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古代为什么多次出现“贱妻”生贵子的现象呢?

网友提问:

古代为什么多次出现“贱妻”生贵子的现象呢?

优质回答:

所谓“贱妻”就是指“庶妻”,也就是妾。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妻”也叫“嫡妻”,是唯一的女主人,“妾”本质上不是主人,甚至算不上人,只是主人的财产。按照古代继承法规定,“嫡长子”是家庭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妾生的孩子叫“庶子”,是没有继承权的。但法律归法律,事实上,庶子逆袭翻身做主人的例子比比皆是,大体有以下集中情况:

一、嫡妻无子

如果嫡妻没有生儿子,也就意味着这家没有嫡子。按照宗法制,可以从庶子中过继一名儿子给嫡妻为子。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就是这种情况,华阳夫人无子,在吕不韦的运作下,嫡妻华阳夫人收嬴异人为子,这样嬴异人就变成了嫡子。

第二种办法就是以庶长子为嫡子,即通常所说的“无嫡立长”。比如,汉景帝第一次立太子,就是以庶长子刘荣为太子。再比如唐代宗李俶,明宪宗朱见深、明光宗朱常洛等都是这种情况。

二、嫡庶易位

嫡子的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随着母亲的地位变化而变化的。历史上经常会出现原来的庶妻,变身嫡妻的情况,庶子也就随之变身嫡子了。比如汉景帝、汉武帝,比如武则天的儿子们(李弘、李贤等)。

这种情况非常多,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男主人妻妾众多,妾通常年轻貌美,更容易得到男主人宠信,妾蛊惑男主人干掉女主人,自己翻身上位,一直是宫斗戏的主旋律。

三、男主人的偏爱

这种情况通常是母子身份不一致,即母亲还是庶子身份,儿子却由庶子变嫡子。比如汉昭帝刘弗陵、明光宗朱常洛。

清朝此类情况比较多,这跟清朝抛弃了“嫡长子继承制”有关。比如雍正、乾隆等。

四、因绝嗣从庶支过继

虽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很多妾,但出现绝嗣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只能从侄子等近支中过继,以承继大统。

比如汉哀帝、汉平帝、明世宗、宋英宗、宋孝宗等。

五、政变等极端因素

以暴力手段,直接把嫡子干掉,庶子上位。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多如牛毛,春秋时期尤其多。其它如,汉文帝、明成祖朱棣等。

其实之所以“贱妻”生贵子,本身就是一个自然规律。“嫡妻”就一个,“庶妻”不限量,这就意味着嫡子数量永远赶不上庶子,从概率上讲,“贵子”出现在庶子中的可能性,一定大于嫡子。

另外,按照子以母贵的正常心态,绝大多数情况下,妾一定比妻更受宠,庶子也就更得父亲喜爱,人性的弱点使然。

“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保护了嫡长子的权益,但它同时也把嫡长子置于靶心,成为众兄弟暗箭中伤的目标,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就是典型例子。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邀请,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古代多次出现的“贱妻”生贵子,其实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史料记载和人的关注点有点类似,都是记异不记常。

正如一个笑话所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这种不常见的现象,才会引起人的注意,进而写进史书中,让后人看到。

自古至今的贵子无数,而“贱妻”生贵子之所以被特别关注,就是因为并不是很多。

类似的现象,还有一个“疽发于背而卒”,正是因为这种死法很奇特,所以多被人关注。

“母以子贵”是古代贵族社会的一种常见情况,然而更多的情况是:“龙生龙,凤生凤”。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邀请! 这个现象主要出现在亚洲国家的历史上,尤其是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及越南史上。因为这些国家,都是盛行一夫多妻的父系血统制,只要是男性的后裔,无论其母系是何种身份,都被承认为该男性的子嗣,都享有一定的继承权。

当然,发妻或地位尊崇的母系一方的子嗣被尊为嫡子,而其余妾室、甚至野合而来的子嗣,被贬称为庶子。按照宗族礼法而论,嫡庶当然有别,嫡子享有优先继承的天然权力。

但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历史上庶子成为继承者,从而母凭子贵的现象屡屡在东亚诸国史上出现。其原因很多,例如嫡妻无子,或嫡子夭亡;嫡妻、嫡子因故被废绌;因各种外部原因,庶子成为势力强大者,迫使父亲废嫡立庶等等。总之,在这样的社会里,出身再卑贱的女性,只要有子嗣存在,理论上就有可能最终母凭子贵,赢得尊崇高贵的社会地位。

而在基督教一夫一妻制的欧洲则不然,那里不存在庶子这种说法。地位再尊贵的男性,哪怕是君主,也只有与合法的、唯一的妻子所生的子嗣,才有继承权,他即使拥有再多的情妇,诞下再多的子嗣,也都被视为社会地位低下的“私生子”,没有任何财产及爵位的继承可能性。在欧洲诸国史上,多次出现君主、贵族们,因没有合法子嗣,尽管私生子很多,也无奈地最终因“绝嗣”,而导致家族领地的失去。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在农村,为什么以前常见的甲鱼基本都绝迹了?它们都去哪儿了?

下一篇: 努尔哈赤为什么能从一介草民奋斗成为大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