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寒门和士族是如何区分的?

网友提问: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寒门和士族是如何区分的?

优质回答:

一个字钱,两个字矫情,以资本定义人类是割裂人类!这个认知,两千年来也没啥变化。

我之前看网友评论说权力和资源决定人的阶层,我的回复是:权力是资源给人的配置,资源还是资源,阶级的划分本质上是用资本割裂人类。

人只有三观的区别,三观与资源的对等配置是解决人类大同也是解决管理问题的唯一途径!题主不要考虑寒门和士族的区别,这没有意义。历史鉴证未来,是为了提升管理思维能力和层次,借东说西这没有意义。全民平权,医保养老一体解决,中华复兴必定会走上这条路。天赋与职能的配适,天赋与资源的配置均衡是解决人类社会大同的关键。天道为公,平等所以有因果。我们说平等,因上平等就是结果平等,不断向平等调适,就是民治。民治没有阶层问题,安心。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邀请!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家控制朝政,左右政治格局,他们还有宗族势力,形成割据武装,人才选拔也采用九品中正制,根据家世才德,把人才分为九等,进行推选。以家族为基础的门阀士族,很快就垄断了选举权,结果就是只论家世,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衣冠子弟”即使无才无德,总被列为上品,优先入仕,而出身孤寒的庶族子弟,即便才德超群,也总被列入下品,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刘毅传》),“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晋书.段灼传》)。士族自视甚高,不与庶族通婚姻,甚至不与之同座。如果与之通婚或出任一般由庶族担任的官职,称之为“婚宦失类”,是十分耻辱的事情。《世说新语.方正.58》中就写到桓温为儿子向自己的手下王文度家求婚的事。王文度不敢自己做主,询问父亲王述,王述不同意,桓温虽然已经位居高位了,但他不是名门世族,所以王述不把孙女嫁给桓家。寒门之女可以嫁名门,而名门之女则不可下嫁寒族。后来,桓温的女儿就嫁给了王文度的儿子。而“忿狷”篇里的第六则故事则写到了王献之在拜访谢安时正好遇到了习凿齿,按理说,习已在坐,王献之应该和人家同坐一塌的,可我们的书法家自恃家世,走来走去的不肯坐下,没办法,谢安先生只好把王献之拉到与习凿齿对面的坐榻上。“王令诣谢公,值习凿齿已在坐,当与并榻;王徙倚不坐,公引之与对榻。去后,语胡儿(谢安的侄子谢朗,小字胡儿)曰:“子敬实自清立,但人为尔,多矜咳‘

后来唐末五代战乱的打击,以及科举制兴起,门阈世家才逐渐消失。

我们观看中国历史,会发现:越是社会动荡不安,越是英雄辈出;社会安定了,反倒是“万马齐喑”了。社会大动荡时,固有的上层建筑被打破,沧海横流,平民出身的草莽英豪与世家子弟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群雄逐鹿,自然是“高才俊足者”先得,乱世出英雄。社会稳定了,金字塔结构形成了,塔底的人想爬到塔顶去,比上天还难。

其他网友观点

村里有点钱和势力横着走的大多数都是上面有人,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有些当小官的也是穷书生寒门学子,只是跟的老师声望不太高,天生又无郭嘉诸葛之才,只能做个文书或者小县官之类的,三国唯有袁绍四世三公,三品中正制,多年为官,其家庭势力庞大,当时对无功名势力很下眼瞧人,一个小县令等想要提升到社会顶层谈何容易!所以土族和寒门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古代书生如果科举失败,靠什么谋生?

下一篇: 历史上曹丕如何在世子之位的竞争中胜出的呢?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