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上品无寒门的东晋门阀政治与制度到底是如何建立的?

网友提问:

上品无寒门的东晋门阀政治与制度到底是如何建立的?

优质回答:

当然是逐步建立的。

世家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奴隶制崩溃,井田制被土地私有制取代,地方上的强宗大族逐步出现,基本垄断乡镇农村。

秦末西汉初期,传统贵族阶层消亡,西汉政权迫切需要官员协助管理国家,因此出现官学选才制与察举征辟制。

世家豪强崛起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宗族势力依靠控制土地,进而控制人口,再经营工商高利贷而逐步掌握地方经济。控制经济之后,自然借财富而控制书籍。

商周记载文字的鼎:

昂贵的羊皮书: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最便宜的竹简木牍,其实也并不便宜:

书籍是非电子时代唯一记载文字的载体。不管是昂贵的绢帛,还是便宜的竹简木牍,都不是寒门地主或者普通农民能够拥有的——东方朔因为自己读书12万字就敢于藐视汉武帝,原因也就在这里。

没有书,不识字,显然不能读官学,当然也不能被察举征辟。文盲的寒门地主子弟只能担任不入流小吏,仕途就被互相推荐互相察举的强宗大族所垄断,进而形成世家。

所以,世家是集学阀、官员、财主、商人、高利贷主、奴隶主为一体的统治阶级。经历东汉的发展,世家膨胀到进可攻伐天下,退可拒守州郡的庞大怪物,三国几乎每一场战役与每一个诸侯后面,都是世家在操纵。

因为曹操没有获得统一,自身被世家所渗透干净,所以,曹丕需要得到世家的支持才能完成篡汉过程,九品官人法应运而生。

陈群:

最初,九品官人法还有其先进意义,但就如察举征辟制一样,九品官人法很快成为世家垄断仕途的法宝——各郡设中正官,以中央政权高级官员担任本郡中正,负责甄别本郡士子,按九品进行评价,令其拥有出仕资格。

司马懿于高平陵政变后为争夺世家支持,进一步改革九品官人法,各州设大中正,拥有授予低级官职的权力,显然,世家更欢迎司马懿做出的改革。

门阀制度因此正式形成。

门,是门第。阀,是阀阅。

以所谓祖先在曹魏及西晋时期官职作为门第高低,用家族功绩与经历决定初始官职。

高门大姓互相婚姻,各划小圈子,拒绝其他中小世家参加进来。

因为牢固掌握中正官,利于政治交换,高门子弟年轻轻就能得到上中、上下的评价,以七品官起仕,20年就可晋升四品甚至三品宰相,从而始终垄断高级职务。而中小世家与寒门子弟哪怕才能出众,也不过一个中中的评价,以九品出仕,到老晋升五品都很难。

这就是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王敦:

因为东晋皇室势力单薄,依靠王庾桓谢为首的南渡世家支持才稳定局势,所以出现弱势皇帝与强势门阀的共治格局。比如王敦两次造反都没有令弟弟王导有任何问题,反而依旧是“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其他网友观点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门阀,号称中国最后的贵族,曾影响历史700余年,那么它是如何诞生,如何壮大,又是如何消亡的?它对朝堂的影响到底体现在何处?

1、政治门阀的诞生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推行旧制,搞得天下大乱,各地揭竿而起,刘秀就是其中一员。

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但是到他这一代,已经非常没落了,父亲死后他作为孤儿寄养在叔父家,但是穷小子最终夺得了天下,依靠的就是世族的支持。

首先娶了阴丽华,得到了南阳豪族阴家的支持,到了河北之后又娶了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获得了他的支持,而帮助他打天下的邓禹等人都是世族子弟。

刘秀得到天下之后,为了报答世族,给予了他们较大的政治权利,这些世族也逐渐转变为政治门阀。

2、政治门阀的发展

刘秀缔造了政治门阀,东汉的选官制度给了门阀生长的沃土。

东汉选官制度有3种,分别是察举、征辟、任子。

察举,就是举孝廉,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品行兼备的人才,中央给予相应的官制;

征辟,像中央的大官,地方的一把手等都有权利任命下属幕僚;

任子,顾名思义,根据父辈的官职给儿子授予相应的官职。

这三种选官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形成政治上的依附关系,造成门生故吏横行,简单一点说,如果朝中没人,基本很难当官。这就让早期拥有政治资源的门阀产生了更大的集聚效应,到了东汉末年,四世三公的袁氏、杨氏都是一呼百应。

3、政治门阀的巅峰

东晋时期,门阀政治达到巅峰,明显的例子就是”王与马”共天下!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曹丕开始实施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将天下没有当官的人评为九等,评等的人叫中正,通常都是门阀子弟,那么被评为上等的多是门阀子弟,造成了他们对高层官职的垄断。

第二个原因是东晋南渡,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王氏等南渡门阀的帮助下建立了东晋,作为回报,门阀子弟也大量位居高位,整个东晋的政治都是在王氏、谢氏、桓氏等轮流执政下。

4、政治门阀的阵痛与衰亡

进入隋唐之后,天下一统,皇权大振,威胁皇权的门阀就成了皇帝想要取缔的对象。

隋唐废黜了九品中正制,社会主流恢复到”依靠父辈的余荫出仕”,虽然没有彻底消除门阀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门阀影响,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如果连续几代不做官的话,这个门阀就会很快消亡,比如说东晋时期的王氏、谢氏就泯灭众人。

另外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度,给底层人民一个上升的通道,为皇帝提供多样的人才,减轻门阀对朝堂的控制。

但是这些措施都只是降低了门阀的影响,让朝堂之上高官中门阀子弟的比例由东晋时期的75%降到55%左右,真正摧毁门阀的是唐末战乱。

唐末的战乱与东汉末年、南北朝时期、隋朝末年的战乱不同,最后的胜利者不是门阀。

东汉末年战乱,胜利者曹魏、晋朝都是门阀代表;隋末战乱胜利者李唐也是门阀代表,但是唐末战乱胜利者朱温却是军阀代表,而且后面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是节度使开国,他们对门阀不感冒,甚至出现了“白马驿之祸”等屠杀门阀子弟的惨案。

经过连续60年无法在朝堂施加政治影响,门阀们逐渐凋零,再加上战乱导致门阀存在的经济基础得到破坏,宋朝建立之后又完善并大力推行科举制度,门阀彻底消亡。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吕布杀死董卓后,如果王允招降李傕、郭汜及西凉军,大汉能中兴吗?

下一篇: 据说颜良​武力值不次于关羽,为何会被一招毙命?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