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隋文帝开创科举制不怕门阀世家的不满吗?为什么?

网友提问:

隋文帝开创科举制不怕门阀世家的不满吗?为什么?

优质回答:

自从秦国商鞅变法实行军功制,使得社会最低层次的人有了翻身当官的机会。但文官的选拔还是来士族门阀,隋文帝本身就是士族门阀出身,然后夺了西魏的江山,深知他们的势力太大不利于统治,时刻威胁着自己的政权。但这么大的国家总要有文化的人来治理,总不能随便拉个人就当官吧,于是隋文帝想出了一个高明的办法。他把官员选拔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了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考试合格者可以为官,这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到隋炀帝实行进士制后,科举制度更是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九品中正制是三国时期曹丕采用陈群的意见制定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到晋朝时得到了完善,东晋南北朝时有些变化,一直到隋文帝废除,共存在四百多年。在此之前两汉的察举制已经被门阀士族控制和利用。曹操本身不是门阀出身,由于政治的需要,采用唯才是举的办法大力提拔像郭嘉这样的寒门来对抗平衡门阀,因此门阀士族对曹魏政权的打压是极度反感的。曹丕采用九品中正制缓解了当时中央政府与士家大族的关系。这以后门阀士族的势力得到了快速发展,曹魏也尝到了后果,政权被门阀士族的代表司马昭夺走。说白了,九品中正制就是当官要看你的家庭出身。

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适应了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把官员任命权收回了中央,大大的消弱了士族门阀的控制和权力,到隋炀帝时实行进士制,科举又得到进一步发展,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让每个人可以凭借才华当官,这样读书人多了,人才基础也大了。从隋朝一直到明清,科举制不断得到完善,为我国古代培养出一批批的人才,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但也深深的得罪了士族门阀,士族门阀趁隋炀帝三征高丽失利的机会发动叛乱,隋朝也被另一个门阀士族李渊建立的唐所取代。

其他网友观点

隋朝之前,我国一直是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和官员。所谓的察举制就是地方官推举所在区域的孝廉之人给国家。察举制是汉朝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又发展出了九品中正制。这种以举荐为方式的选官制度虽然在当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久而久之,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开始与初衷背道而驰,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互相举荐。

被推举者之后再举荐提拔他的人,而被提拔的人再来推荐举荐者。这样就形成了官官相护的恶性循环。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实力较大的世族大家。而门阀士族的崛起极大的削弱了皇权,这也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久经战乱与割据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隋炀帝所创立的科举制度却极度的打压了一度不可遏制的门阀世族阶级。巩固了皇权。科举制度也在我国持续了1300多年。

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当然会得罪那些门阀世家,但是这样一来也就在间接的削弱了那些门阀世家的实力,让他们不能更好的拉帮结派以此来威胁到皇权的地位。而隋朝作为风雨动荡的几百年后又一次大一统的国家,当然要去削弱那些门阀世家,要做到高度的中央集权,同时也可以广积天下才俊为己所用,所以在此开创和推行科举制是隋文帝巩固政权的一个方式和手段。

我们先来看看科举制对我们后续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推动和影响。

首先科举制度是一个选官制,所以首先他对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古代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之前门阀世族垄断所有权力和官职的现象。让出身贫苦的寒门子弟也能够通过学习走上仕途。这一度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更多的人为了走上仕途开始走进学府接受教育。所以在当时读书的风气如雨后春笋般的在民间遍地开花,人们都渴求通过接受教育和不断的学习知识来报效国家。这样一来便大大提高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文化素养。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教育,通过科举制走向自己人生的巅峰。人们对知识的渴求程度要大大超过科举制创立之前的历朝历代。虽然人们接受教育的很大一种原因是做官。而并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渴求。但不可否认的是科举制也间接的提高了古代人民的文化素养教育程度。

其次。在科举制的不断发展之下。它也极大的推动了我国艺术和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科举制可以说在隋炀帝杨广创立进士科后。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在不断的进行变革。以期与当时的国家社会相适应。例如有的朝代重视武举,而有的朝代则重视文举。考试的科目也在不同的朝代有所变化。但大部分都要考儒家的经典,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四书五经,有的朝代又将诗赋加入了科举制的考试科目当中。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发展到后期科举制成为了统治者维持封建统治的工具和腐败象征,失去了他所创立以来的公正、公平、公开的初衷。进一步导致了官场和社会的黑暗与动荡。但它作为存在了我国1300多年的一种重要选官制度,它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

我是林一,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点关注不迷路,我会持续的为大家带来关于历史的秘密。

其他网友观点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隋文帝于开皇十八年下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德)、清平干济(才)二科举人。”科举制度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问题,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科举的弊端,从而扩大了寒门子弟的上升渠道,利于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成为了之后历朝历代选拔官员的制度标准。

而题主问到的隋文帝开创科举制会不会引起门阀世家的不满?那答案肯定是不满的,但是不满归不满,门阀世家经过了南北朝的动荡与战乱之后,势力有所削弱,已不复东晋时“王与马共天下”的辉煌了。

同时隋文帝杨坚自己就是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也是凭借关陇集团的力量推翻了北周的统治,建立了隋朝。作为一名雄心勃勃的开国皇帝以及对门阀势力有着深刻了解的杨坚,为了巩固皇权,避免北周被颠覆的历史再次上演,削弱门阀世家的势力自然不可避免。开创科举制度势必会引起门阀世家的不满甚至反弹,但对于他的帝王基业和千秋万代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

况且隋文帝时期开创的科举制相对于唐朝时期相比,问题和毛病依旧很多,只是说相对于汉代时的察举孝廉以及三国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来说,有些进步。比如说,就传统史学观点来看待科举制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应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而隋文帝时期的科举制,则需要五品以上的官员推荐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就这一点来说,与察举制并无多大区别。况且隋朝时期,朝中官员大都由门阀世家组成,比如平定突厥、南陈的杨素,就出身于弘农杨氏。所以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并不能很大程度上改变门阀世家把持朝政的局面,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门阀世家的势力,并且开创了划时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杜绝了外戚权力过大的局面产生。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如果北宋真的按照宋太祖的思路迁都洛阳甚至长安,宋朝的国运或者格局会不会有大的改变?为什么?

下一篇: 历史上王献之抛弃了第一任妻子郗道茂,娶了公主,他是真的那么爱权贵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