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清朝的总督要比巡抚官职大,可为何地方巡抚经常与总督对着干呢?

网友提问:

清朝的总督要比巡抚官职大,可为何地方巡抚经常与总督对着干呢?

优质回答:

这完全就是一场帝王之术,来权衡当地的政治力量。清朝总督若是加上兵部尚书衔就是官居从一品,而若是巡抚加上兵部侍郎衔就是正二品。同时总督算是清朝上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总管几个省,而巡抚只负责一个省。所以无论是从权利来看,还是从官职来看,总督都要压上巡抚一头。

总督因为同时管着多个省份,驻扎其他地方便罢了,两相也不会引起争斗。但是纵观清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总督和巡抚,其实两者都处于同一个地方。例如广州就驻扎有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武昌是湖广总督和湖北巡抚,更别提还有昆明和福州这两个地方。几乎都有总督和巡抚为了同一件事情而出现的不同想法,暗地里甚至是明面上斗个你死我活。

清朝这般设置,本来就是因为这四个地方富足,军事权力直接威胁中央。而天高皇帝远,帝王的手就算能伸得过去,也没有办法管辖。若是地方上放任一个人管辖,那么迟早会将这个地方管理成自己的地盘,逐渐蓄积力量进而有了野心,想要独立称王。而若是巡抚和总督这两个官职差不多的官员相互制约,有小摩擦是肯定的,但是必定不会掀起危害朝廷的事情。

巡抚就是猜中了这么一点,帝王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将两个重臣放在一个地方,就是为了让他们相互制约。巡抚有了皇帝这张王牌,自然也是同总督据理力争。何况就算不是有皇家这么一个靠山,巡抚还管着当地的吏治,难免会与总督的职务相交叉,为了自己的实权不被总督分揽得太多,也得对着干!

揣摩清了帝王的心思,巡抚自然也是竭尽全力的在地方上制约。虽然两人的官职有相差,但是就算是与总督对着干,也不会累及到身家性命,这胆子自然也就大了。

二来就是清朝的机构设置给了巡抚莫大的勇气。清朝设置总督是为了让其管理军权,但是地方上却没有设置让总督管辖巡抚的职责,所以巡抚并非是总督的所属官,两人在管理地方上完全是平等的。但是这种平等,却开始于清朝设置的职责不明确,虽然说一个管军权另一个管吏治,但是划分的边界却不明显。而两人官职上又没有属官的从属关系,自然对于揽权的空间范围就更加不明显了。就算是巡抚与总督对着干,那也有力量说明这份差事就是自己所管。在这一方面,巡抚完全就是有恃无恐。这么两个靠山放在身上,只要不行将踏错,就算是在总督面前使劲蹦跶,添堵完全可以。

所以巡抚为何要怕呢,毕竟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都摆在身边了!不过要说这最大的获益者,还只能佩服皇家布局的政治斗争,两蚌相争,最后轻而易举平复了富饶之地的不臣之心,可谓是没有费一兵一卒!

其他网友观点

钱穆先生评论清朝的政治制度,用过六个字:「无制度,有权术。」

可以说清朝皇帝为了让自己的权利更加集中,对于地方大臣的管理,其实是有些混乱的,「密折专奏」制度的出现,让皇帝可以跳过中央的机构和地方的机构,直接和地方官员对话。不要说巡抚,藩司、按察使、学政都是可以直接给皇帝汇报,并且接受皇帝的命令。

在这样的制度之下,虽然总督比巡抚官大,但是巡抚没有必要去接受总督的直接领导,那么很多的时候这就给对着干创造了条件。

在晚清的官场小说当中,曾经有人总结过「官场三十六计」,其中有一系就叫做「隔山拜佛」。

什么叫做隔山拜佛呢?就是你想要去升官,你要讨好的,不是自己的直接领导,而是直接领导的领导。比如你是一个知县,你去讨好知府,知府也不能把你升成知府,所以如果你去讨好道台,讨好藩司,这样才有机会实现那种跨越式的升官。

对于巡抚来说也是一样,他和总督的关系再好,总督也不会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他来做。那么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让自己升官,当然就是要体现出来,我比那个人更有水平,我把他弄走,那么巡抚才能够顺理成章坐上更高的位置。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巡抚和总督对着干,风险小收益大,那么作为这些官场中的人精们不会想不清这个道理,当然就选择了一个最优的方式。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章鱼读书」,和我一起,做更聪明的读书人。

在公众号「章鱼读书」回复「100本」,获得每年精读100本书的高效方法。

其他网友观点

清军入关占领天下之后,为了统治地域庞大、人口稠密的传统汉地18省,清廷将在明朝时期原为临时差遣的总督、巡抚职务固定下来,并将其任命为省级的最高长官。而在明朝时期原来为省级长官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降为了都督之下的第2级。

清末督抚设置

清朝初期,清朝将全国定位了8督12抚,也就是全国有8个总督,12个巡抚。其后,巡抚的数量一直在变化,先是增加三个巡抚变成15个巡抚,最后,又再次增加了三个巡抚,变成了18巡抚。总督在清末也发生了变化,东北地区改为了省份,也因此,多了东三省总督一职。

整个清朝时期,总督一般辖有两个省份,如两广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都辖有地域相邻的两个省份。当然也有例外,例如,在清光绪33年,即公元1906年成立的东三省总督,就辖有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地位最高的直隶总督,仅辖有直隶一个省份。

清朝疆域

从清朝对地方的机构设置来看,总督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而且,清朝一般由中央侍郎级别的官员担任总督,因此,总督一职一般为正二品,或高配从一品。而同属封疆大吏的巡抚,只管辖一个省份,就级别而言,他们一般也是从二品级别。

但是,总督和巡抚虽然官职不同,但是职权却十分相近。最重要的是,朝廷还并没有对一个省份的总督和巡抚职能进行明确的划分。如果巡抚和总督并没有驻扎在一个城市还好,但由于巡抚和总督职能相似,不可避免的,还是出现了督抚同城的情况。

曾担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

比如广州,就同时驻有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武昌则成为湖广总督和湖北巡抚的共同驻地,昆明、福州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督抚同城一旦出现,总督和巡抚之间的斗争往往十分激烈,甚至能达到撕破脸、你死我活的白热化阶段。

无论从官职级别,还是所辖地域实权来看,巡抚都在总督之下,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巡抚没有总督的官职大。既然如此,为什么官职低的巡抚并不听从总督的命令,甚至还经常与总督对着干呢?他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吗?

袁世凯曾担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

当然不是,巡抚之所以敢给总督叫板,原因很简单,因为清朝设置督抚机构,本来就并没有让巡抚听从总督的命令的设置,更不可能让总督集大权于一身。巡抚的职位的设置,一定意义上,其实就是为了限制总督,防止总督权力过大,防止地方出现不听从中央甚至割据的情况。

因此,从机构设置之始,虽然巡抚的官阶比总督要低一级,但是巡抚并不是总督的属官。职权上也不需要听从总督,巡抚和总督是平等的。自然,当两方出现矛盾,或者职权不分的时候,巡抚完全可以不鸟总督,甚至跟总督对着干。至于谁最终胜出,就只能看谁技高一筹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英国脱欧为什么那么难?

下一篇: 农村所说的“四大家鱼”到底是哪四种鱼?为什么没有鲤鱼呢?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