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为何对皇位痴迷到了不怕死的地步?

网友提问: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为何对皇位痴迷到了不怕死的地步?

优质回答:

皇位这个东西,绝对可谓“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天潢贵胄”们为了它,不惜父亲相杀、兄弟相残,就连陈胜、李自成之流也是前仆后继、趋之若鹜。自幼生在帝王之家的胤禩自然也不会例外。

胤禩对觊觎皇位具备先天优势。因为他是皇子,康熙的亲儿子。这一血缘关系,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父亲康熙对儿子们的放手历练,也给胤禩提供了崭露头角和结党的机会。如果像明朝那样圈养藩王,胤禩就算有心觊觎皇位,也只能仰天长叹。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废黜了皇太子胤礽这个唯一的嫡子之后,康熙再无嫡子。理论上所有庶出的儿子机会均等,这也让本就野心勃勃的胤禩铁了心去争一争这个九五之尊的位子。 在占据他人没有的优势的同时,胤禩相对于不少兄弟又是处于劣势的,这就是母家地位的问题。

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出身辛者库,其父为内管领阿布鼐,一个内务府的副厅局级中层干部。很多人看到辛者库,自然而然地觉得,应该都是些干粗活的苦力。其实不然,因为清朝入关后大肆任用自家包衣,很多出身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原“家奴”们出将入相,内务府的职位更是基本上由内务府包衣三旗包圆了。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辛者库出身者及其后代,而卫氏应当就属于这一类。这也就是康熙在气头上骂胤禩是“辛者库贱妇所生”的原因。实际上,卫氏虽然出身辛者库。但是,彼时其家族已经成为了内务府的中层干部家庭,虽然地位不算很高,却也不是苦力了。

虽然如此,可是,相对于拥有索尼赫舍里氏家族背景的胤礽、拥有明珠纳喇氏家族背景的胤禔、拥有遏必隆钮祜禄氏家族背景的胤䄉这些兄弟,胤禩的母家出身的确是低微的、甚至在当时的背景下可以认为是低贱的,这我让胤禩从小在内心产生了自卑感。 为了改变这与生俱来的劣势,胤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收买人心,以普惠式的宽仁拉拢朝臣、兄弟。但是,这种普惠式的收买人心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个是必然形成的“结党”之实;另一个是这种普惠也意味着缺乏坚实的基础,一切都建立在利益之上。在一切顺风顺水时,自然左右逢源。一旦出现问题,这种联盟很容易就会树倒猢狲散、分崩离析。

第一个致命缺陷在康熙四十七年已经显现。康熙废太子胤礽之后,出于自身的一些政治目的,让群臣举荐新太子人选。这时候,以普惠收买人心的胤禩出尽了风头。可是,接踵而来的就是父亲对于其结党谋嫡的疑心,最终直接被父亲康熙公开否决了皇位继承资格。

第二个致命的缺陷在雍正即位之后也最终显现。因为缺乏坚固的根基,在雍正向胤禩举起屠刀之时,曾经非常庞大的所谓“八爷党”瞬时间树倒猢狲散,除了极少数人,鲜有为胤禩出头者。最终胤禩成为了雍正刀俎之下的鱼肉,任其宰割。

说胤禩为了皇位不怕死,有着言过其实了,既然觊觎皇位,必然是怕死的,死了还当什么皇帝?但是,争储夺嫡是条不归路,一旦踏上了就再也回不了头,不是当上皇帝,就是被当上皇帝的那位整倒、整死。彼时的胤禩已经骑虎难下、无法回头,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

其他网友观点

其实八阿哥还是比较有能力的,只是他们的施政理念不同!

其他网友观点

看完《雍正王朝》这部剧,好多人都为八阿哥鸣不平,觉得他可怜。夺嫡失败就算了,自己一党的兄弟也背叛了自己,最后辅佐雍正还被猜忌,招来杀身之祸。可我看完以后却觉得,他这个人真的是,老老实实当个贤王就可以了,当皇上是真的不可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这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太聪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剧中八阿哥的形象,总是给人一种贤良的样子,而且他在剧中也确实会维护他那一党的弟弟们。但其实仔细想想,八阿哥的真的是太聪明了。就比如说当初的刑部一案,他空手套白狼,用九阿哥的两个门人,换来了皇上对太子的不满。他确实聪明弃车保帅,用了一招一箭数雕。卖了九阿哥一个面子落了个贤,案子破了落了个有能力,还顺手把太子收拾了,为自己的前程清路。 再比如,第二次导致废太子的导火索——那封任伯安的密信。当时,九阿哥拿到手里以后。他知道,终于有了第二次扳倒太子的砝码。但是他通过上一次废太子事件,也明白谁把太子拉下马,那就意味着谁离皇位原来越远。所以他转头就去找十四阿哥,让十四阿哥负责给皇上上折子。但不是所有阿哥,都是像十阿哥一样是个愣头青。十四阿哥从他的这一举动,察觉到他的用意。这也是他们兄弟两个,彻底决裂的起因。之前十四阿哥只是跃跃欲试,但是八阿哥这一招,却是彻底把他推开了。聪明事件好事,但最怕的就是你自诩聪明,却把别人都当成傻蛋。 二:自私,不顾全大局。八阿哥争权夺利的时候,只想着自己能从这件事中,得到多少收益。江南水患的时候,他暗中阻挠。追比国库欠款的时候,他更是处处使绊子。刑部案件的时候,又是为了自己一党的利益,包庇九阿哥。最让人不能忍的是,十四阿哥封了大将军王。最开始的时候,八阿哥就担心,怕四阿哥一方抢到这个好处。但是,他自己又不擅长领兵打仗。他那一党的十四阿哥做大将军王,他又不放心,生怕老十四抢了他的位置。从这件事情他的考虑就能看出来,他依然考虑的是自己的权利。 要知道,大将军王是去做什么的?领兵打仗、捍卫国土。他倒好,当成了一件党争的玩意儿。更甚者,十四阿哥做了大将军王以后,两军对峙,他竟然依然在考虑夺位的事情。还给十四阿哥去信: 十四弟如唔,时机尚未成熟,千万不可出兵,须知我军凯旋之时,也即吾弟解除兵权之日。 咱们先不说十四阿哥的小九九,早就已经和他离了心。就冲着他这封不识大体的信,他就不配做皇上。两军开战,受苦的是谁?还不是那些小老百姓。如果明知道可以打赢,却为了自己的私心故意拖延,除了造成国家和百姓的负担,还有什么?这一点虽然十四阿哥有私心,但是我还是想站他。十四阿哥想通过军功,来提升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但究其根本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为国家省了多少的钱! 三:护短,盲目护短。从剧情前期就可以看出来,八阿哥的贤名,和他的护短密不可分。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刑部冤案。堂堂国家的最高司法机构,出了这种“丑闻”。他明知道是九阿哥的门人做的,却依然站出来为九阿哥开脱。当然他有自己的私心,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九阿哥支持他。他帮九阿哥,不仅能在九阿哥面前留下一个人情,还能“安慰”支持他的那些门人的心。就像在说:“看啊!出事我都帮你们摆平了”。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长此以往哪还有什么公正法纪可言。 他的这种护短行为,在之前的追比国库欠款一案也能看出来。当时一群“老赖”聚在一起,担心四阿哥接了这个差使之后。都在讨论: 最好让八阿哥跟皇上去说,同意让咱们分期付款,那样还有一点闪转腾挪的余地。皇上要在皇阿哥中选派一名,担任追比欠款的大臣,只有让八爷出任这个差使,那说话才管用呢! 这些官员之所以这么说,无非就是八阿哥平常总是以宽容示人。所以,让这些个官员都觉得,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自古以来,我们都爱讲究个人情,还有一系列什么“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见面三分情”“人多了路好走”。但这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国家大事上也处处讲人情,那真的是没什么好说的了。就像邬思道在四阿哥登基后说的一句话: 天子无私事。 我觉得这些,八阿哥即使当了皇上也肯定做不到。这一点,康熙也早就已经看了出来。所以他在临死的时候,告诉四阿哥: 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得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仁,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对下面的人已经放纵过度,他却比朕则还要放纵,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也只会把我大清江山,彻底毁坏。 不得不说康熙看人很透彻,对这几个儿子也是相当的了解。听他最后那段话,应该也考虑过八阿哥。只是可惜八阿哥太沽名钓誉总想着笼络人心,就这么和皇位擦肩而过。至于八阿哥最后的下场,我觉得他如果真心辅佐雍正,当个“闲人”,比当一个“贤王”要靠谱得多。该狠心的时候不狠心,该退后的时候不退后。一直明里暗里的和雍正硬刚,肯定不会招人待见啊。自己要贤名就算了,人家要改革他还背地使个小绊子,四处的收买人心。是我,我也容不得他。更何况,本来就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的雍正啊!只能说成王败寇,但如果他没有错处,又怎么能成为“败寇”呢?那些吐槽历史是由胜者书写的人!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75万蜀军伐吴,孙权提出归还荆州以求和,刘备为何不答应呢?

下一篇: 曹操的”唯才是举”,从对社会贡献来说,是”才”重要,还是”德”重要呢?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