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国公是什么官?
优质回答:☞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看看我下面例举的你全明白了。
☞国公,封爵名,位等同或低于郡王,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该封爵亦传至越南。
☞北周始置国公一爵,居于郡公、县公之上。封爵亦传至越南。
☞北周以前,有封国的公爵(包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禅代前权臣所封的公爵等)都可称“国公”,但此时“国公”并不是一种爵位。
☞例如: 东汉魏公曹操 东晋康乐县公谢灵运 北周到明朝 按唐制: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
☞自隋唐至元明,基本不变。有许多名臣都被授予国公的爵位,如:
隋朝:唐国公——宇文述
唐朝:胡国公——秦叔宝
宋朝:楚国公——范仲淹
元朝:齐国公——张弘范
明朝:鄂国公——常遇春
☞清朝公爵分一至三等,超品,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忠勇一等公。
其他网友观点《知否》里的齐国公,《红楼梦》当中的宁国公与荣国公,历代“国公”的头衔可不少,很多名人都做过国公,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曾经做过唐国公。
古代的国公可不是什么官位,而是一种爵位,也就是没有实际工作内容,但是有地位、有钱拿还有各种特殊待遇的身份,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封爵。
从习惯性称爵,到正式一等爵从先秦时代,周天子定下的爵位制度中就有了公爵的爵位,比方说三监之一的宋国,还有中原一带的许国,其君主就是公爵,也就是这个时候,国公的称呼出现了。
但这也仅仅是一种称呼而已,因为当时的真正爵位名称是公爵,而不是什么国公,秦朝最高爵位乃是侯爵,汉朝以王爵为最高封赐,但汉朝后期还是有公爵的爵位的。
东汉晚期,曹操就曾受封为魏公,之后成为了魏王,但是这个时候的曹操身上的爵位仍旧是公爵而非国公,但是在称呼的时候,可以尊称为国公。
在北周之前,“国公”的称呼适用于所有公爵,包括郡公、县公等等,只是个泛称,而到了北周时期,国公成了正式封爵,地位与郡王同等,都是从一品,主要赐予有功的外臣。
公爵爵位,加以封国为号古时候做过国公的名人可不少,像是隋文帝杨坚,曾做过北周的随国公,而唐高宗李渊刚开始承袭的是家族的陇西郡公爵位,之后又晋封为了唐国公。
历来,公爵都是爵位之中除了王爵之外最高等级的,外臣不能轻易封王,因此册封为公爵就算是顶级荣耀了,而功臣那么多自然要加以区分,所以称国公,并且在前方加上不同国号。
就好像当年周天子册封天下诸侯一样,国公的封国国号有许多,像是什么赵国公、燕国公、齐国公、越国公、韩国公等等,当然,这只是称呼,并没有实际的封地。
以前施行分封制的朝代不多,而分封制之下主要赐予王爵给宗室成员,国公虽然地位高,但终究都是外臣,所以他们的封爵只是荣誉而已,并没有实际封地,国公跟国王是不同的。
古时候的封爵主要分成两大体系,一方面是专门封赐给自家人的,也就是宗室子孙,而另一种是册封给那些有功之臣的,宗室就是各种王爷最高,而外臣主要就是国公。
从北周国公之爵诞生,大量的功臣都得到过这样的爵位,这算是一种褒奖与优待,有俸禄也有地位,还是很荣耀的事情,一般作为附属头衔,但就国公本身,仅是爵位,没有实权。
其他网友观点谢邀。古代分为官位和爵位,国公是爵位,指的是公爵,按照王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看,公爵仅次于王爵。公爵既有封国号,又有食邑,一般可以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