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爵位不是只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那韦爵爷到底是几品官?
优质回答:其实古代爵位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以外,还有一套封爵体系,那就是秦汉时期的二十等爵位。而说到韦爵爷到底是几品官,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爵位和官是两个独立的体系,简单来说爵位可以继承(倾向于荣誉),而官则是仅一代(倾向于实权)。下面小祁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二十等爵和清朝的官制和爵位体系。
(周星驰版韦小宝)
二十等爵二十等爵是由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所制定的封爵制度。具体爵位由低到高依次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在制定这套封爵体系以后,在秦兵眼中再看到的六国士兵已经不再是敌人了,而是一座座房子和一顷又一顷的土地,由此完全激发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秦军的战斗力由此迅速增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因为按照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的首级,就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获的首级越多则爵位越高,而且不看出身!(商鞅影视形象)
汉朝承袭了这套封爵制度,但是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为了避讳“彻”,由此改为列侯,常常所说的李广难封,指的就是列侯,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侯爵。
但是除了秦汉以外,其他朝代几乎不再使用这套封爵制度,大多数还是使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
清朝爵位清朝的爵位同样比较特殊,因为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因此清朝的爵位要分成三种,即宗室爵位、蒙古爵位和异姓功臣爵位(世爵)。(和硕怡亲王胤祥影视形象)
宗室爵位
宗室爵位仅授予爱新觉罗族人,共分为十二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其中,公爵以上为超品,从镇国将军到奉恩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到四品武官、而且这四等爵位还要细分为三等,不过只有俸禄差距。
相对于“不入八分”,则有“入八分”,“八分”就是八份。清朝有八旗,入关前每战有所获则均分为八份,每个旗的贵族按照等级参与战利品的分配。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共6个等级的贵族统称“入八分公”,辅国公以下的统称“不入八分公”。
异姓功臣爵位(世爵)
异姓功臣爵授予汉员和西南民族或者满蒙其他人士,位共分为九等二十七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
其中伯爵及以上为超品,子爵到云骑尉依次为正一品到正五品、恩骑尉为正七品。(曾国潘画像)
27级并非简单的每一等划分为三级,而是公爵分一、二、三等;侯爵到轻车都尉划分为四级,分别为一等(侯、伯、子、男、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骑都尉、;云骑尉和恩骑尉单独一等;这样就组成了九等二十七级。
蒙古爵位可类比宗室爵位,但更为复杂。
异姓封爵极为困难,公爵更是难上加难。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咸丰一度喊出平定太平天国者封王,可最后朝廷也没舍得给,最后不要说王爵,连公爵都没舍得,最后封了曾国藩一等毅勇侯。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受封二等恪靖侯。
韦小宝现在来看我们的韦爵爷,他的爵位估计大家都知道,为一等鹿鼎公,这在异姓汉人功臣里面绝对算是顶级爵位了。其实说爵位意义不大,爵位高只是荣誉,而官职高才是实权。
而韦小宝的官职最高为抚远大将军,当然抚远大将军只是一个临时编制,并没有品级。但是虽然只是临时编制,但是他只要在位一天,那就是拥有着远超一品大员的权力。
(陈小春版韦小宝)
在清朝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九位抚远大将军,分别为:信郡王鄂札、大学士图海、裕亲王福全、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康熙皇十四子胤禵、辅国公延信、川陕总督年羹尧、大学士马尔赛、康亲王崇安。能够出任抚远大将军的不是亲王元宿,就是世袭贵胄,最低也是一方总督!
抚远大将军作为前线领兵作战的统帅,他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呢?最直接的说就是抚远大将军对他所辖的战区内的总督都有先斩后奏之权,权力不可谓之不大!如果非要给抚远大将军定一个品级,我觉得也应该是个超品。
因此韦爵爷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都是属于顶级的,均是属于超品级别的!
其他网友观点“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一部《越女剑》,就是金庸武侠小说的全部概括了。而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一改前面的大侠风格,塑造了一个小混混一样的韦小宝,但是这个小混混却不简单,在官场在江湖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说在官场上吧,他从第一个官职尚膳监六品首领太监开始,一路升迁,先后担任尚膳司副总管太监、御前侍卫副总管、骁骑营正黄旗副都统、都统,一等子爵,一等忠勇伯、二等通吃伯、一等通吃伯、三等鹿鼎公、二等鹿鼎公、一等鹿鼎公。可谓是真正的开挂人生!而聪一等子爵开始,人们就开始称他为韦爵爷了。那么,他的爵位到底是几品官呢?这得从清朝的爵位设置说起。
清朝的爵位设置
清朝的封爵之制有五个方面,分别是:酬庸(军功)、奖功(死难)、推恩(外戚)、加荣(孔裔)、备恪(明裔)。封爵又可分为世爵、封阶、赠衔、荫子四种,其中世爵最为重要。
世爵有三类,分别为宗室世爵、外藩蒙古世爵和功臣世爵。
宗室世爵专为优待皇室王公贵族而设,由宗人府掌管,共分为十四等,依次为: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振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而世子、长子分别为亲王、郡王的嫡长子,后来便从爵等中剔除了,故宗室世爵也可分为十二等。而爵位的继承一般是降等袭封,但是在清朝入关时立下战功的八大亲王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铁帽子王”。
外藩蒙古世爵为优待蒙古王公贵族而设,由理藩院掌管,分为七等,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
功臣世爵为优待汉族官员及其它各民族有军功大臣而设,由吏部验封司掌管,分为九等,依次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从公到轻车都尉又各分三等。
韦小宝的爵位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韦小宝的爵位应该属于功臣世爵。韦小宝在救了真太后之后,被康熙封为一等子爵,后来又先后受封为一等忠勇伯、二等通吃伯、一等通吃伯、三等鹿鼎公、二等鹿鼎公,直到一等鹿鼎公。可以说他被授予了最高等级的爵位。那么,一等公相当于几品官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表格就明白了。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从三等伯开始到一等公,都被视为一品。所以我们可以说,韦小宝的一等公基本上就相当于一品官了。你觉得呢?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观点金庸老爷子那一年不知受了啥刺激,一反平日严谨态度,把《鹿鼎记》写了个随心所欲。
在这部小说中,首次出现与朝廷联系紧密的主角,且这个主角还走的不是寻常路,所谓“小流氓变叱咤红人”。
韦小宝在书中甚得康熙青眼,各种头衔肆意加,其中就有个一等子爵衔。
清朝对于爵位,主要是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依然是实行王公伯侯子男爵位制度。有些爵位还可以传给自己的子孙。
这些爵位大分为十二个等级,大致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一般像亲王郡王贝勒,这些都属于皇帝的直系亲属们,而下边的贝子、公、将军一般都是有巨大贡献的功臣们。
对于异性功臣爵,一等子爵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因为一等子爵属于正一品。想想中兴名臣曾国藩、李鸿章也只是侯爵,如此力挽狂澜之辈,仅仅稍高于子爵地位。
韦小宝的爵位一等子爵约摸也相当于封疆大吏的待遇。
总之,韦小宝是个虚拟人儿,金庸借康熙之手,给他封了不少官儿。
先是领侍卫副大臣,后又是骁骑营正黄旗都统,以汉人抬旗,还是正黄旗!他还被给予巴图鲁称号,又获赐黄马褂……
康熙待小宝不错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