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茶不同的是,熟茶不需要长时间存放,因为熟茶的发酵过程很快,发酵前期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茶叶储藏只解决了最后一个环节:酵素发酵。
所以,围绕生茶“保茶”所涉及的五个问题,熟茶只剩下三个:汤色、香气、滋味的变化。
至于干茶和叶底,基本没有变化,即使有变化也是轻微的,不是很明显。
1.汤色的变化。
刚出堆的熟茶,冲泡后汤色透明度差,变成红褐色,但红色较暗,有的略黄。但经过三到五年的陈酿,汤色透明度明显提高,暗红开始转亮。
70到10年,汤的颜色为栗红色,红色开始增加,通透性进一步提高。就感官评价而言,达到了优质产品对汤色的要求。
10到15年,宝石红开始出现。无论透明度和红色接近最佳水平,面对阳光或光线的杯子都能看到反映杯底的几个小红点。
而陈酿20年以上的成熟茶,汤色表现与生茶(30年以上)中的老茶相同,达到成熟茶的最佳品质期,汤色呈宝石红色,红而明亮。
从此熟茶的表达达到顶峰,并持续老去。无论时间延长多久,汤色的表情都能停留在这里,不再有任何变化。
2.香气的变化。
就香气而言,新熟茶杂味重,堆味重。经过三到五年的陈酿,气味逐渐消失,臭味减弱。
经过七到十年的陈酿,枣味消失,开始出现枣香。这是茶多糖和果胶在陈化过程中产生的最接近糖的特殊香气,是“陈化”的结果。
这是熟茶和生茶在陈化中期最明显的香气差异,因为生茶在陈化过程中几乎没有枣味。
经过10-15年的陈酿,红枣的香气开始减弱,果糖的香气开始出现,与依然存在的红枣香气混合在一起。
但是经过20年的陈酿,明显的中药香味开始出现。这是一种通过将枣香料与果糖香料混合并进一步熟化而产生香料成分。但是这种中药香味比不上生茶。
3.口味的变化。
新熟茶口感涩,有些水汽更重。但是经过三到五年的陈酿,涩味开始消失,水的味道也消失了。然而,茶汤的味道仍然是硬的,湿润的和滑的,也就是说,它缺乏一种沉重的感觉。
经过七到十年的陈酿,由于果胶(果胶是一类糖类的总称)的增加,茶汤开始有滑爽的感觉。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里,由于酶促发酵,形成了很多衍生物。
这些衍生物基本上都附着在果胶上,在口感上增加了反应的饱满度。本质上是茶汤里的化学成分增加了,所谓的厚重只是物质的丰富。
至于滑滑的感觉,则是由于果糖溶于水导致的低粘性口感。
因此,普洱熟茶的贮藏是提高品质的关键。想要熟茶口感更好,这个环节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