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喝茶聊天的时候,我们聊到了一个关于普洱茶行业里人群的问题。晚上回去的时候我想了一下。普洱茶行业基本只有三种人“小白”、“茶商”、“茶人”。
“小白”这个群体在普洱茶行业中占比最大,目前至少80%以上,也就是对普洱茶不懂或者说半懂不懂。这个群体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普洱茶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说哪个好就跟着说好,别人说哪个不好也跟着说不好。平时习惯于看茶品的销量,喜欢价格便宜又品质好的。当然,也有只喜欢价格贵的,喜欢那些概念的。
“茶商”这个群体在普洱茶行业中是占比拍第二的,这个群体和“小白”群体有部分是有交集的,但另一部分区别于“小白”的地方就是逐利目的性很强。茶商买卖茶(进货卖货)第一目的不是茶品的品质,而是利润空间有多少,周转周期要多长,资金能否通畅流动。第二才是茶品品质,很多人不屑于卖便宜普洱茶的那些茶商,但人家几年下来,什么都有了。有钱了要什么品质的普洱茶收不到,做茶商不就是为了卖茶赚钱吗?
“茶人”这个群体在普洱茶行业中是占比最少的,它跟“茶商”这个群体有交集。也就是普洱茶商中有部分是普洱茶人,普洱茶茶人有部分不是茶商,但一定不会是“小白”。普洱茶人的第一目的是普洱茶茶品的品质,认准了普洱茶的品质才会去考虑普洱茶的价格和销售方面的事。说白了就是普洱茶人才是最懂普洱茶的。而普洱茶的品质的认同是一个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的事情。我们就不细说了。
普洱茶行业中的这三种人群,不懂茶的“小白”,逐利的“茶商”,懂茶的“茶人”。这三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小白”能做茶商,亦能进步到“茶人”。现在的普洱茶商,不是我打击,真的很多都是普洱茶“小白”。可能我说这句话挺打击人,也会得罪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管不了。连基本的普洱茶几种滋味都表述不清楚,尽讲故事和说一些摸不着虚无缥缈的话。说来这里插个小故事。前两天有位台湾的普洱茶商在微信朋友圈写了这么句话:“有茶友现场提问:某老师如何看待大厂品牌的台地茶与小品牌的大树茶,哪个更有转化发展的潜力?某老师回:不管是大品牌小品牌,我只看你的产品是不是大树茶,大树茶适合做普洱茶,台地茶只适合做绿茶和红茶。--[偷笑][偷笑][晕][晕]嘖!大樹茶的對反面根本不是台地茶,而是小樹茶,許多老台地茶嚴格說反而是「很規范的斷頭大樹茶」。台地茶如果少採,也有大樹茶的范兒;大樹茶如果老採,我感覺還不如喝台地茶。”
“茶商”能进步到茶人,而“茶人”也可以变成茶商。茶人在普洱茶行业在以往完全就是个笑话,因为很多人把茶人搞复杂了。茶人简单来说就是懂茶的人。而不是懂茶树的人,也不是懂茶叶生产加工的人,更不是懂茶艺表演的人。茶,是茶品,茶品是茶叶产品。普洱茶行业自然就是普洱茶产品,普洱茶产品何其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该有的客观存在的东西--茶品品质,又怎么能让茶人去违心的说假话。懂了,说不说是一回事;说了,真不真又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