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为什么晋朝只拍到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为止,以后的事情电视剧却不怎么拍?

网友提问:

为什么晋朝只拍到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为止,以后的事情电视剧却不怎么拍?

优质回答:

相比三国时期在群众中的热度,三国终结者——西晋仿佛被人们遗忘了。

西晋结束了几十年的乱世,建立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一统王朝,建立王朝的司马家族也自带光环,作为诸葛亮的一生之敌,司马懿在中国也算是耳熟能详的人物。可奇怪的是,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民间文学,包括评书,戏曲,演绎这段历史的作品都很少。

司马炎:

西晋就像后妈生的孩子,一直不受待见。这是为什么呢? 说起西晋,不得不说是中国人心中的痛。这个王朝留给后人的记忆是乱七八糟的家族内斗、匪夷所思的价值观以及对待外族侵略时的软弱无能。

虽然它的上位手段不是很光彩,可这不算什么,历史上相似的事例有很多。隋、宋等朝代的建立方式和它也是差不多的,这不是人们不喜欢它的原因。 首先是领导无方。

看看西晋的皇帝们,你就知道,智商欠费是件多么可怕的事。虽然它只有四任皇帝,可除了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之外,其他三个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根本就是糊涂透顶。

司马衷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白痴皇帝”,那句“何不食肉靡”成为千古笑料。这样的皇帝,除了拍他的笑话,有哪部影视剧会把他当作主角呢?以他为主角,又能带给观众什么呢?

二是历史的河流奔腾不息,有高潮就有低谷。历史是有规律的,对历史的关注度也同样有波浪一样的规律。关注三国的人多,接下来的晋、南北朝就会少一点;接下来的隋唐人气高点,后面五代十国就少点;再后面两宋人气高,元朝就低点,然后接下来就是明清的大热。

这是一条波浪线,本人不是研究历史规律的,说不出为什么会这样,留给有水平的人来研究吧!

三是晋朝存在时间太短了,没有出现一个可以让人记住的大治盛世。我们之所以能记住汉唐,和它们存在的时间较长,涌现了很多明君盛世,也有很多名臣名将。而西晋,这方面太少了。

整个西晋,能报得上来的名臣名将们有几个?又有多少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要知道,老百姓很多是通过传说和故事来了解历史的,这是西晋的硬伤,人民群众记不住他们,也怪不得别人。

四是政治黑暗,内斗不止。这是一个内斗最凶的王朝,没有之一。自己家的兄弟,叔侄,父子自相残杀,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杀你,社会一点不和谐,其价值取向明显违背人民的期望。同时,这些打打杀杀中,没有出现值得记住的名将,没有出现值得记住的战役,你拿什么让人家关注你呢?

五胡乱华: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从晋开始,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时期,华夏人民和文化几乎被灭绝。这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痛。从晋朝开始的三百年,外族入侵,残杀汉人,灭我文化,几乎到了灭族灭种的地步。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愿意揭开这个伤疤,所以也很少有人拍摄这个时期的作品。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问题应了那句老话,他这事就是个二大娘的针线筐,那叫个乱七八糟,没法拍。

司马家建立的晋朝,是咱大华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就这段时间,您都没法夸他。

历史上著名的石崇炫富,就那个那蜡烛当柴火棍做饭那个,就是这晋朝发生的事。

还有那自废武功的八王之乱,也是司马家建立的那晋朝发生的事,那智商压根就不在线上的晋惠帝司马衷,天下老百姓都饿死了,他还搁那何不食肉糜的发问,所以他这块就没有一件是好事,您就说吧,这咋拍。

这就没点正能量,这事就一个字乱。

那么咱就以八王之乱把这些个事,说道说道,大家伙听听感觉一下。

八王之乱开头

咋说呢?这事咱得从晋武帝司马炎身上说起。他这人和皇后杨艳生了傻大个司马衷,就是后来的晋惠帝。

杨艳这命不好,寿命不长,在临时的时候逼着司马炎将自己的皇后位传给了自己的堂妹杨芷,司马炎瞅着哭哭啼啼的杨艳,这就同意了,对于这个结果杨艳表示很开心,这才满意的走了。

只不过让杨艳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因为这个决定,让他们老杨家最后被夷了三族,这事亏大发了。

咋回事呢?

杨芷她这人没后,中间有一个男娃还早夭,所以她就把心思放在了司马衷的身上。

大家伙也知道司马衷这就是个傻子,不管你咋扶持这都扶不上墙,所以杨芷这就想弄一个彪悍一点的媳妇,给自己这司马衷出主意,为了自己身后事做准备。

那么这时间点上,赶巧了,贾充要被任命到长安镇守,他不想去,那么有一个大臣荀勖就给这贾充出主意,让他把女儿嫁给司马衷,他这就不用去了。

好吧,这贾充就把贾南风给推了出来。贾南风这人何值是彪悍啊,大家伙都知道这人,这人不仅彪悍长的还丑。

所以这事最后还就成了,贾充的闺女也嫁出去了,还是太子妃,自己还不用去长安了,他到是挺开心。

在这个过程中,司马炎其实一直就瞧不上这儿子司马衷,就一直有想废他的想法,那么在贾南风的操作下,再加身杨芷的庇护,这就躲了过去。

但这贾南风瞅着自己的老公太傻,所以做的事有时候特别的出格,而这杨芷为了司马衷就处处为这杨芷在司马炎的面前求情说话。

杨芷回头就教导贾南风别胡闹,这好,贾南风压根就不领杨芷的情分,还嫉恨上了杨芷。您说这事他就没有道理可讲。

这不到了最后司马炎死了,这司马衷做了皇帝,贾南风这就想找杨芷的麻烦。

这宫里边杨芷是皇太后,这宫外边是杨芷老爹杨骏一家独大。

杨骏感觉势单力孤还把自己俩弟弟召集过来,形成三杨权倾天下的局面。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这司马炎也不是个糊涂人,死后咋就弄出个这样的局面。”

其实司马炎有遗诏,他是让杨骏和司马亮共同辅政,结果他没有算到,自己个病重的时候,那充其量就是个县令才能的杨骏,居然敢把他软禁起来,顺道还改了诏书,这事弄的比较尴尬了。

当然这会司马炎已经死了,但贾南风蹲在后宫里挺难受的,她就瞅着杨芷和她老爹杨骏挺来气的,毕竟皇帝是司马衷,而司马衷对自己是惟命是从。

结果现在这天下居然是你杨骏说了算,所以他就起了干掉杨骏的念头。

这不后来就联合了司马亮以及司马玮,这就要弄死杨骏。

咱前头也说了,这杨骏压根就是个假大空,没啥才能,在他主持朝局的时候,和这宗室那叫个离心离德。

所以这三人也没费多大劲,就把这杨骏给掀翻了,把杨骏逼到自己家的马棚里被大头兵用戟给捅死了,他一死杨家人彻底受到了清算,夷了三族,被诛杀的人员就达到了数千人。

而那处处维护贾南风的杨芷被废成了庶人,最后冻饿而死。哎!这杨芷简直就是给自己挖坑埋!

乱吧!是挺乱的,但咱好歹还能理清个头绪,这往后边,那叫个乱。

八王之乱开启

那么杨家的事算是了解了,这朝局就被三个人瓜分了,司马亮,司马玮以及蹲在后宫里边的贾南风。

咋说呢?这三人也不是铁板一块,外敌肃清之后,他们相互之间就有了矛盾。

司马玮这人喜欢军事,本身他也有功勋,所以手里有兵权,他还有民心,这也是他们能够掀翻杨骏的资本。

司马亮对这司马玮的兵权挺害怕,所以就想着如何夺了司马玮的兵权。

司马玮他也不是司马衷的智商,也明白司马亮的心思,所以就嫉恨这司马亮。

那么蹲在当中间的贾南风瞅的挺明白,所以就联合这司马玮,以司马衷的名义下了一个秘密诏书,让他杀了司马亮。

好吧,这事办成了,司马亮死了,八王之乱的第一王就这么死了。

就在司马玮合计自己得失的时候,得咧!贾南风的计谋可就跟着来了,说他这诏书是假的,这就翻脸不认账了,这就开始造谣说司马玮诛杀朝廷重臣。

这消息一传出来,司马玮手底下一帮子人,瞅着司马玮的眼神可就不对了,跟着就全跑了。

结果司马玮身边就剩下一个十四岁的家奴和一辆牛车,哎!这事弄的,败的那叫个稀里糊涂的。

司马玮临死的时候,从怀里拿出那秘密诏书给监刑的尚书刘颂瞅:“这就是那诏书啊!俺是按照朝廷的指令行事的,咋就弄成这样了呢?”

刘颂到是挺同情司马玮的,但事情已经到这一步,只能仰面瞅着天哭。

瞅到这里,大家伙也就明白了吧,就这晋朝啥礼仪朝纲的已经不存在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胡咧咧这都能成为事实,所以他这何值是个乱字了得。

那么司马玮这就成为了八王之中第二个被干掉的王。

这下好了,整个朝廷就全部落到了背后搞风搞雨的贾南风手里边了。

打这里起,他们那贾家的人就开始占据朝廷呼风唤雨好不得嘚瑟啊!

至于司马衷天天蹲在宫里边,就不知道发生了啥事,这也是一种悲哀啊!

那么这事到这里结束,司马家的宗室和朝堂还是能忍的,毕竟还有个太子司马遹吗?

咋说呢?司马遹这人很聪明,据史书记载有司马懿之风,他摊上司马衷这个爹,也是没办法的事。

据说司马遹五岁了,司马衷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儿子,是晋武帝司马炎拉着司马衷的手指给他看,司马衷才知道自己有个儿子,哎!

那么贾南风瞅着这司马遹很心烦,因为她这人无后,所以就想法弄死这司马遹。就这逻辑,就这脑瓜,哎呦!真的没法说。

说道这里,咱插一句嘴,这贾南风也是烧脑过度,她也不想想,自己个就是无后的,这司马衷不可能一直活下去,那么接替司马衷的人就一定是司马遹(毕竟就这么一个儿子没别人),你对他好点,这不就完了吗。不好也就算了,她还起了杀心。

她就不知道现在司马家的宗室不言语,让她这么胡作非为是干啥?没大的把柄不是。

这感情好,贾南风把这太子一杀,得咧,司马家的宗室立马就有了反应。

一帮子王爷,这就开始找贾南风算后账喽!

首先是最大个的司马伦,直接自己个造了个假诏书(这回可是真的假诏书了,上回是假的真诏书),带着一帮人骗开宫门进去就废掉了贾南风。

最可笑的就是,这贾南风被抓走的时候,还向自己个的傻老公司马衷求援:“你老婆都要让人给废了,你还坐在哪里,下一步他们就会废了你!”

这可真是高见啊!但司马衷压根就没搭理他,估计他自己都不明白一帮子人吵吵把火的干嘛呢?

后来这贾南风就被一杯金屑酒给毒死了。

司马伦这就开始上台独掌大权。

八王之乱第二阶段

咋说呢?权利这东西最能迷人眼睛,司马伦感觉独掌大权这还不行,还想要更进一步,这就想要自己个当皇帝,所以他就找事把司马衷给废了,自己立自己做了皇帝。

瞧这事干的,废帝这就不是一个臣下干的事,往往结果都不得好。

咋说呢?司马伦这就是个没文化的主,按照典籍里的说法就是不知书,他的宠臣孙秀那也是个没料的货,你让他贪赃枉法,玩弄权术这还行,至于正事,这就和他不沾边。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哎!司马家一帮子宗室瞅着这架势,感觉废脑筋,废帝也是你一个王能干的事,在说你能当皇帝,俺们也能。

所以这局势又开始失控了,司马冏,司马颙和司马颖跳出来,起兵开始讨伐这不要脸的司马伦。

司马伦也不害怕,谁怕谁呀!撸起袖子拉着大兵,这就开始混战。

这一打,就六十多天,俩多月,战事结束,司马伦完蛋了,后来就被赐死了,这就是八万之乱中的第三个王。

那么参加这次混战势力最大的就是司马冏,那不用说了,这司马冏就成为了起兵的三王之首,他就来主持朝政。

那么司马衷也就顺顺当当的复位了。话说回来,谁主持朝局,谁就得利最大。

那么这司马颙就不乐意了,这就准备讨伐司马冏,他还捎带着拉着司马乂做了内应。

咱就说了这司马乂也是够大胆的,他就带着一百人多人,直接就杀向了司马冏的府邸。这中间没把兵力扩大,就是一个小范围的厮杀。这和当年司马懿带着三千敢死队弄曹芳都有的一拼。

就这还打了三天。最后的结局,大家伙也能猜到,这司马冏算是完蛋了,捎带着两千多人都被诛杀夷三族。

咋说呢?这司马冏死的可够惨的,还被暴尸三天,所以这司马乂更加的狠辣。

那么这八王之乱的第四王也就撩倒了。

开头和司马冏联合的司马颙和司马颖不乐意了,这带着兵可就来了,带着二十七万大兵就开始围攻洛阳。

咋说呢?这司马乂还真有两下子,这么多人围攻,屹立不倒,前前后后反而把两王的人马砍杀俘虏了六七万。

但战争这事他就是个耗费钱粮的事,时间一久这司马乂的城里边可就开始缺粮了。

那么八王之乱中最后一个王司马越可就出现了,他就考虑这事到最后还是司马乂输,所以他就悄摸兮的勾结一帮子有异心的人,就把司马乂给抓了起来,顺道就交给了司马颙手底下的将领。

这事做的那叫个地道啊!最后这司马乂被活活烧死了。

那么第八万之乱的第五王就这么完了。

八王之乱最后阶段

那么这回坐大的是谁呢?司马颖,这货不仅给自己增加了二十个郡的封地,还给自己立了黄太弟的身份,就这身份相当于储君了,只要司马衷一死,他就能上位了。

好吧,这又来一次历史循环。

这回出头的是司马越,这货没实力,咋办呢?他就借兵,从那借兵呢?就是从胡人的手里边的借兵。

好吧,手里有兵腰杆子也硬朗了,于是司马越和司马颖两人掐起来了。

咋说呢?这司马颖不是个,被打的屁滚尿流的,回头司马颖也请了胡人来助阵。

这就为后来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帮子胡人到最后把汉人当粮食吃,还起名叫两脚羊,哎!不堪回首啊!

这俩人掐的正得意呢?这不还有一个王司马颙,悄摸兮的摸了洛阳,这就取代了司马颖,也开始了独揽大权。

这会司马越实力得到了恢复,毕竟有胡人帮忙不是,这就和司马颙开打了。

最后这司马颙是越打越小,愣是被司马越打成了一座孤城。

最后这司马颙被司马越手底下的部将给活活掐死,而司马颙的三个儿子也捎带被砍死了。

那么这会,司马越拿到了司马衷,皇帝捞到手里边了,这啥也好说了。

这个时候先前被打败的司马颖左等请的胡人没到,右等请的胡人还没来,他这就有点怕了,于是就躲到了范阳王家里边避难。

那么这范阳王也该着了,不久就死了,咋死的呢?据说是暴毙,得咧,这司马颖可就没人罩着了,那会怕死的人也多,这不司马颖就被人给活活勒死,向司马越表功。

那么这个时候,司马衷死了。糊涂皇帝死了,上来的是晋怀帝,这皇帝可不好糊弄了。

八王之乱,就剩下最后一个司马越了。

晋怀帝可不是司马衷,他对这司马越不客气,直接下诏来了个征讨,这司马越得到信之后,急血攻心死了。

八王最后一个就这么完蛋了。

您自己个瞅瞅,有够乱的是不是!一圈司马下来,您都不知道谁和谁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其他网友观点

不是不想拍,而是真没法拍!

司马炎之后,晋惠帝司马衷登基,晋朝迅速进入了贾南风专政时期。贾南风专政大约10年时间,是司马炎之后晋朝难得的比较和平时期。

再之后,贾南风被赵王司马伦废杀,晋朝开启八王之乱,内部乱成一锅粥。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我经常需要边看边划时间线,辅助记忆,不然很容易记混。

与此同时,少数民族趁着晋朝内乱开始纷纷自立。匈奴部刘渊崛起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随后,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部刘渊之子刘聪攻陷洛阳,俘掳晋怀帝以及晋朝诸王公大臣。2年后,晋怀帝被刘聪毒杀,司马睿在建康(南京)建立东晋政权。

但东晋政权先天不足,偏南一隅就不用说了,帝国政权也主要由王、谢等世家大族掌握,内乱依然不止。

所以,这么一个以战争为主线的时代,真不好拍成影视剧。

就好比最近热播的《大秦赋》,洋洋洒洒78集,其中70集都在讲宫斗,最后灭六国就几集一笔带过。为什么他们不重点刻画灭六国?

第一、灭六国主要以战争为主,战争戏需要大场面,而大场面是靠钱砸出来的,但剧组预算是有限的,大场面不是常态。

第二、战争戏很难刻画饱满的人物形象。即便是好莱坞那些经典的战争片,也是以战争作为背景,去表现战争之下的人生百态,而战争本身不是重点。就战争讲述战争是纪录片干的事情。

而晋朝在司马炎之后的历史,就是以战争为主,对影视剧来说,确实不好表现和刻画。

那有人就要问了,三国时期也是战争为主,为什么就能影视化?这个就得感谢罗贯中了。他写的《三国演义》,与其说是小说,还不如说是一个免费的优质剧本。

《三国演义》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将那段混乱的历史进行了重构,以刘备集团为主线,重新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

而人物主线,是影视化的前提。比如,同为群英谱的《权力的游戏》,也是如此。它刻画的人物虽然众多,但始终围绕史塔克家族那几个人为主线展开叙述。

这种方式就比较利于影视化。其实影视化的核心就是表现和刻画人物,这就是为什么影视必须要有“主演”。如果没有主线人物,那就成为了纪录片了。

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现在进行影视化的主要形式,就是改编有人物主线的小说。

比如,最近章子怡主演的《上阳赋》就是如此,它改变自小说《帝王业》,是架空东晋历史的一部作品。其中皇帝姓马,就是源自东晋司马家族;两大权臣王家和谢家,对应的就是东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谢两个世家大族。

将历史进行影视化需要人物主线的前提条件,在预算约束的前提下,战争戏不能作为影视化的重点。这种情况下,要完整展现混乱的魏晋南北朝,就只能期待一部非同一般的优质小说横空出世,然后经由一帮专业的编剧将其改编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到底是谁决定的?

下一篇: 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可不可算“太上皇”?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