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曹世三代流传的基业为什么转眼间被司马懿抢夺?

网友提问:

曹世三代流传的基业为什么转眼间被司马懿抢夺?

优质回答:

曹魏三代基业被司马懿所夺原因:

1.曹魏宗室力量的单薄

这要从曹丕兄弟不和讲起,曹操三子曹植文采过人,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宠爱。曹操很想立曹植为继承人。但是由于曹植放任的作风和大臣们的反对,特别是曹操想起袁绍、刘表废长立幼的后果,最终还是立曹丕为继承人。曹操的二儿子曹彰很有军事才能,在曹操去世后,据说因为过问魏王印绶而收到谏议大夫贾逵怪罪。为此,曹丕对两位兄弟都很忌惮。于是他在成为皇帝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吧曹植、曹彰等兄弟全部赶到封地,派人严加监视,不允许他们自由行动。继位的明帝也继承了他的这一做法,这就导致了曹魏皇帝的孤立,使得他不得不依靠士族官僚维持自己的统治,造成宗室在与大臣博弈的时候势单力薄,其结果就是使得司马家族得以抬头,进而掌握朝政。

2.曹丕父子的壮年早逝。

曹丕从继位到去世仅做了七年的皇帝,年纪也不过四十岁;明帝曹睿二十三岁继位,去世的时候,做了十三年的皇帝,去世的时候才三十六岁。两人加起来也不过二十年,曹丕去世的时候,曹睿已经成人,而且曹睿本人沉着刚毅,明识善断,虽然曹丕去世为他留下了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等大臣辅政,但很快曹睿就政由己出。应该说,终曹睿一世,对大臣的掌控比较强的。但是,曹睿去世的时候,儿子曹芳才八岁,又没有经国之才,喜好“亵近群小,游宴后园”,最终无法掌握曹爽、司马懿辅政大臣,沦为了傀儡。

3.曹魏国家制度的失败。

晋代孙盛评价魏明帝曹睿时提到“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其中“不固维城之基”,就是将明帝在制度建设上,没有巩固基础,使得大权旁落,大臣篡权。可以说,这是曹丕、曹睿父子的通病,两人在国家制度建设上没有做出时代需求的选择,有学者指出,曹丕、曹睿父子是秘书治国。曹丕父子鉴于东汉后党外戚、内廷宦官专权,再加上上文提到的藩王,对他们大加限制。但是皇帝又不能独自管理天下,于是就信任秘书,让秘书掌权。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叫刘放、一个叫孙资,他们是曹丕、曹睿内廷决策的关键人数,重要的事情都要与他们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帝亲览万机,数兴军旅,腹心之任,皆委之于二人”,特别是在曹睿临死时的托孤意愿因他们而改,本来明帝想让叔父燕王曹宇和夏侯献、曹肇等宗室辅政,但在刘放、孙资干涉下最终,更改意愿,让曹爽、司马懿等人辅政,最终酿成大祸。

4.权臣当政的后果。

东汉末年,从董卓到曹操再到曹丕,先是权臣当政,只要实力在手,你方唱罢我登场。大臣们见怪不怪,在思想上对于权臣当政并不抵触。特别是在曹丕篡汉,更打破了众人心目中君臣牢不可破的关系。正是大臣们在思想上对权臣的认可和接受,才使得司马家族得以快速掌权。即使没有司马懿,或者司马家在与曹爽、王凌、诸葛诞等人斗争失败,这些胜利者也会成为新的掌权人。这种现场并未随着司马家的晋朝建立而消失,而是一直延续到了整个晋朝,乃至整个南北朝时期。

其他网友观点

历史上对司马懿的评价大多体现在两个方面,赞其才干,贬其不臣,当然这也符合封建王朝维护自身统治的需求。

不过对于曹魏来说确实很可惜,只差一步就能完成三国一统的霸业,从而成为大一统王朝被载入史册,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曹魏几代人的积累最终为司马家族做了嫁衣。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一下司马懿是如何夺取曹魏基业的。

司马懿出身高贵且历经三朝辅佐曹氏四代人

我们首先看司马懿的出身,根据《晋书》记载,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这些上古时期的大神无可考证,听听就罢了,司马氏的得姓始祖是周代的司马程伯休父,以其司马官职为姓氏。

秦朝末年司马卬曾率众反秦,是相遇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之一,司马卬为殷王,都河内,司马家族据此繁衍:

楚汉间,司马卬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

司马家族世代为官尤其到了司马懿这一辈,兄弟八人俱知名,在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的出身已经他积累了先天的政治资本。

曹操时期,对于司马懿是用其才,防其心。司马懿遂转而交好魏太子曹丕,曹丕当政后司马懿逐渐得到重用并进入曹魏政权的核心阶层。

曹丕病逝前曾托孤司马懿,名其和曹真、陈群、曹休共同辅佐太子曹叡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

明帝时期司马懿更是屡立奇功,南据吴、蜀,北平辽东,明帝病逝时司马懿再度成为托孤大臣和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少主,虽然同为托孤但是和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相比司马懿显然处于下风。

曹爽自毁长城

“高平陵之变”表面上看是曹魏政权中宗族势力和司马家族博弈,实则是曹魏宗室与士族集团博弈的结果。

根据史书记载曹爽当权后“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实际上曹爽改革无非一个目的,就是发动群众打压士族势力,夯实曹魏在中央集权统治中的核心地位,曹爽也是维护曹魏政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最终由于曹爽个人能力所限,最终败给了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军政大权均落入司马氏手中,且再无翻盘机会。

综上所述司马懿之所以能夺取曹魏基业一方面是司马懿背后士族集团的势力强大,另一方面曹魏宗族势力中人才凋零青黄不接,一个公子哥曹爽显然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其他网友观点

因为士族需要自己的代理人。

门阀士族第一人就是袁绍!

曹操是门阀得第二选择,唯才是举的政策虽然让世家不舒服,但他们自认为自己是掌握知识,可以轻松掌握权力。结果自然是大失所望。因为曹操重用寒族。

曹丕即位后,马上采用陈群的九品中正制,让门阀做大!士族投桃报李,宣布汉室失去天命,曹氏才是唯一真命天子。

曹家篡位是英雄造时势,因为曹家的天下是靠自己打下来的,只是借用汉室的名头。

司马家的天下是时势造英雄,没有司马氏,也会有诸葛氏,士族上位是必然趋势。

在造纸术没有大规模普及,印刷术尚未发明的情况下,掌握知识的士族是天然的领导者,他们垄断知识,掌握方向。一个阶层一旦掌握知识垄断,则必然是权利天然掌控者。

曹氏三代都命短,司马懿成功熬死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这样的结果就是原先忠于曹魏的老臣渐死,而幼主尚未成年,没有能力独自掌握全局,这样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大权旁落,政权渐渐被架空。

司马懿极度善于忍耐伪装,韬光养晦。再加上曹魏辅政的曹爽等人麻痹大意,绝非司马懿对手,对司马懿太过低估,不听智囊桓范的建议,最终给司马懿留下机会,钻了空子,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

曹丕曹叡连续压制宗室,导致司马懿夺取政权后,曹魏宗室无力反抗。

曹操晚期,政权已被世家渗透,但曹操曹丕能力强,能够控制局面。

等曹操当年老臣死亡,曹叡时已是世家控制政权,所以,哪怕没有司马懿也会有其他世家出身的野心家发动政变,曹操子孙失去政权己是必然。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有人说当今国足水平只能与上世纪86年的阿根廷国家队相当,为什么?

下一篇: 为何现在很多人听不进不同的声音?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