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明朝万历抗倭援朝为了别的国家打仗,是不是做了没有价值的牺牲?

网友提问:

明朝万历抗倭援朝为了别的国家打仗,是不是做了没有价值的牺牲?

优质回答:

万历朝鲜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乱,是明朝万历时期发生在中国、日本和朝鲜三国之间的战争。战争起因是日本侵略朝鲜,朝鲜向宗主国明朝求救,随后明朝出兵,这场战争持续了7年,最后日本因为丰臣秀吉去世而罢兵,日军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战争结局,总的来说,明朝是胜利的一方。不少人认为这场战争本没有打的必要,毕竟战火还没有烧到大明。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今天就来讲讲为什么万历朝鲜战争非打不可。

一先来了解一下东亚朝贡体系

为了理解大明出兵的动机,就必须要先了解东亚朝贡体系。东亚朝贡体系,或者称中国朝贡体系,即以中原帝国为核心,周边国家作为藩国向中原帝国进贡,而中原帝国有责任维持这一区域的稳定的一套体系。朝贡体系,自公元前3世纪,即秦汉时期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即清朝末期结束。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帝国,当时,除了北方的匈奴对秦朝造成一定威胁外,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已经没有可以和秦朝抗衡的力量。对于这些小国,不可能将他们视为敌人,但是如果直接纳入统治,所投入的成本比回报要高,反而不划算,于是,中原帝国采取“册封”的方式维持与这些小国的关系,中原王朝是周边藩属国承认的“共主”,藩属国王继位时,必须要得到皇帝的“册封”才具有合法性。这就是朝贡体系的主要内容。

汉朝时期著名的汉委奴国王印,就是汉朝册封日本国王的印信,此外,还有"南越武王"、"疏勒国王"等,都接受汉朝的册封。此后,这套体系延续了两千多年,维系着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二日本是朝贡体系中的异类,一直试图打破这种平衡

如果周边国家能老老实实的遵循这套体系,那就万事大吉了。可是,在这些国家中,偏偏有一个异类,不安心屈尊当中国的附属国,屡屡生事。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早在隋唐时期,日本就萌发了这种野心。当时有个日本使者,叫小野妹子(你没看错,这真是男人的名字),他从日本带来了一封国书,国书上的落款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国书。我们知道,天子是中国皇帝的独有称呼,代表着九五之尊,而日本的国书上,公然将日本国王与中国皇帝并称成为天子,这种表述方法,全然推翻了中国与日本的宗藩关系,显示了日本希望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勃勃野心,甚至,将日本国王成为日出天子,将中国皇帝称为日落天子,日出代表着生气勃勃,日落代表着行将就木,其中挑衅的意味不言而喻。

公元655 年,唐高宗时期,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混战,高句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为了维持朝鲜半岛稳定,唐高宗派兵水陆并进救援新罗,百济大败,转而向日本求援。日本早有野心,趁此机会,派兵进入朝鲜半岛。公元663年,唐朝、日本的水军在白江村相遇,双方爆发激烈的水战。当时,唐军有一万三千名士兵,战船一百七十艘。而日本有四万二千名士兵,战船一千艘。唐军虽然人数、船只数量都处于劣势,但是唐军的战船庞大,在刘仁轨的指挥下,唐军战船将日军团团围住,日军死伤大半,战船皆被焚毁。

白江村海战,是中国和日本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日本为他的野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其后的数百年时间内,不敢再挑战中国。

三狂妄的丰臣秀吉再度挑战东亚朝贡体系,甚至妄图以朝鲜作为跳板,征服大明

白江村海战后,日本蛰伏了近八百年,直到丰臣秀吉时代,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这次,丰臣秀吉可不是单单想挑战中国作为宗主国的地位,而是竟然想征服中国。

丰臣秀吉给朝鲜国王的国书里面写道“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明国,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甚至他还对征服大明之后做出了规划,北京附近的一百个县给天皇居住,自己的居城建在宁波,可谓狂妄至极。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的目标不仅仅是朝鲜,而是真的奔着中国去的。

综上,万历朝鲜战争是一场必须打的战争,绝不是没有价值的牺牲。

其他网友观点

想想二战前英法两国奉行绥靖政策,导致德国纳粹祸乱世界并最后自食恶果的历史。就应当知道有些牺牲是必要且很有价值的。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英国、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霸主。

而德国不仅需要承受巨大的战争赔款,而且还被限制了军队数量与装备。德国本没有造成以后祸乱世界的能力。

结果当纳粹上台之后,德国扩军备战,一次次侵略吞并周边小国时。

作为霸主的英法却熟视无睹,因为一战之后他们开始害怕牺牲了,即使是面对侵略扩张目的昭然若揭的德国,英法依旧奉行绥靖政策,任凭德国其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等国。

而德国在吞并的过程中不断扩充军队增强自身强军事力量,同时通过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其经济实力、军工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英法再不能阻止德国的侵略步伐。

其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纳粹德国肆虐欧洲大陆,法国亡国,世界霸主英国借助美国的力量才得以坚持,其战后霸主地位拱手相让。

同样,作为当时东亚霸主的明朝,任凭以占领“唐国”、“迎天皇居北京”、统治世界为目的的日本攻占藩属国朝鲜。

首先不说这个宗主国当的称不称职,能不能再向其他国家发号继续施令,继续维护自己在当时东亚的霸主地位。

当日本打通了到明朝的路上通道,加之吸收朝鲜实力之后,力量得到提升更加强的日本。

明朝这时候再与其作战,付出的牺牲必将更大。弱有其他意外,明朝又能够靠那个国家来拯救呢。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阐明观点,万历抗倭援朝战争(万历朝鲜之役)并非是没有价值的牺牲!

万历朝鲜之役前后共耗时近七年,期间明朝为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朝鲜王朝,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此战,明朝最精锐的北方边军伤亡四万余,致使明军此后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大为减弱,某种程度上为日后满清八旗的崛起埋下了伏笔。此外还消耗了明朝国库七百多万两的存银。要知道,明朝战前一年的平均军费开支约240万两,也就是说,万历朝鲜之役整整消耗了明朝三年的军费开支。

尽管,明朝在万历朝鲜之役中付出了相当巨大的战争损耗,但这样的牺牲和损失其实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相当有价值!

事实上,万历朝鲜之役明朝是不可避免的,早晚都得打这一仗。

丰臣秀吉出身低下,从一个连姓氏都没有的“贱民”,凭借个人的奋斗,逐渐成为结束日本战国乱世、基本完成日本统一的关白。此后,“打遍日本无敌手”的丰臣秀吉野心越发膨胀,小小的日本已经装不下他的野心了。

于此,丰臣秀吉很快便将征服的目标转向了海外,而朝鲜半岛自然也就成为他的首要目标。但是,这并非他的最终目标。事实上,丰臣秀吉的野心可是要征服全世界,而入侵朝鲜也不过是想以此为跳板,进而图谋明朝,称霸东亚,这就是所谓的“假道征明”。

而丰臣秀吉图谋明朝的野心,其实也早就显露无遗。日本天正五年(1577年),当时还只是织田信长家臣的丰臣秀吉,就曾对织田信长说:

“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

统一日本,当上关白后,丰臣秀吉又在给家人的书中写道:

“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之后,丰臣秀吉在入侵朝鲜前夕给朝鲜国王李昖的国书中,更是赤裸裸的将入侵明朝的意图写上:

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凡海外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释。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

由此可见,丰臣秀吉对朝鲜半岛的入侵实际上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此,丰臣秀吉从一开始就是冲着明朝而来的,等他攻下朝鲜王朝后,就会继续北上,进犯大明的东北地区。所以,万历朝鲜之役对明朝而言,是不可避免的,早晚都得打。

那么,既然早晚都得打,于其等到那些凶狠残酷的日军入侵到大明境内再打,还不如发正义之师,进入朝鲜半岛作战,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目的。

万历朝鲜之役虽然让明朝损失惨重,但此战却将日本彻底打服,换取了东亚地区近三百年的和平。

纵观日本这个岛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国家一直都具有很强的侵略野心,一有机会就会入侵东亚大陆。在此之前,日本就曾在唐朝时期,联合百济入侵新罗。最后,在白江口一战,被强大的唐朝按在地上来回摩擦了一番后,往后数百年都学乖了,以中华为师,不断学习唐宋文化。

而万历朝鲜之役前的日本,实际上与唐初的日本差不多,看到自己手中有点资本了,便又打起来对外扩张的注意。倘若明朝不主动出兵,保卫自己的藩属,那么不光会让战火烧到东北地区,还会助长日本嚣张气焰,折损明朝在东亚地区的大国形象。

因此,万历朝鲜之役,明朝以正义之师击溃日本十几万百战之兵,即能打消日本的侵略野心,进而维护了东亚地区的和平。同时,也能重塑明朝的大国雄风,再度重振了明朝在东亚地区的威望。

综上所述,明朝尽管在万历朝鲜之役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此战的胜利却具有极深的战略意义,其重大价值可不是用简单的损失兵士和国库耗银所能衡量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真相只有2222个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下一篇: 日本人的祖先是否来自中国?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