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科举制度的开创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

网友提问:

科举制度的开创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

优质回答:

要谈科举制度的意义和影响,就不得不谈汉朝时期的察举制。

察举制,主要是通过地方和中央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品行对个人进行推举和征召。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在某个地区很有才能,就会被地方官员发现进而推荐给朝廷。

这种制度在当时是挺先进的。首先,通过察举制进而入仕的人才大都是具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社会威望或者具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许多出身卑微的人也可以入仕为官。比如主父偃、东方朔、司马相如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朝为官。

其次,察举制虽然将推荐人才的权力下放到地方官员,但是官吏的最终任免权却是在中央政权的手中,这样就把人才的选用全牢牢地把握在中央政权的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

最后,通过察举制任免的官员也并非是被任免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些被录用的官员往往有一年的考察期,在考察期结束的时候会有官员对一年的政绩进行考核,如果通过了就可以转为正式官员,不合格就会直接淘汰。

但是,察举制的弊端也显而易见的。因为察举的对象是以地方的评价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造成许多沽名钓誉之徒的出现。这些只图虚名不图实事的人又往往是名望家庭的子弟,家族利用手中的钱财为子孙砸出好名声或者贿赂地方地方官员进朝为官,严重违背了察举制建立的初衷。

科举制是察举制被废之后建立的朝廷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人人皆可报名。

察举制下,想要入朝为官必须要有地方官员的提名,而科举制扩大了能够入朝为官的人才范围,只要报名参加考试通过层层选拔就可以如朝为官,这样的做法让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虽然考场腐败的现象层出不穷,但是总体而言,成为我国古代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

其次,因为科举制度,在唐宋时期读书风气盛行,促进了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唐诗宋词的盛行就是最鲜明的写照。

其他网友观点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科举制,即朝廷用来选拔人才、选官任官的一种制度。其起于隋炀帝,完善于唐、宋时期,后来由于深刻的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科举制度开始由盛转衰,并最终于清光绪31年被废除,科举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的影响

我国的科举制度存在了近一千余年,因此具有很高的影响。

01、首先,科举制作为一种皇权专制的选官方法,其可以笼络到大量当时社会的有用之才,以满足中央集权德需要,同时也符合当时统治者统治社会的需要。科举制最大的进步在于用人完全由中央抉择,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员方式。这种制度颠覆了传统那种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选官制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精神。由此可见,科举制的最大作用在于,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最高统治者选拔优秀的人才。

02、其次,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保持社会的稳定。科举制实现了政治统治和社会教育的密切结合,从而取得社会独特的文化心理认同。科举制的长期实施,使得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合为一体。科举制度“经历了从观念文化的萌发到制度文化的建设这一演变进程”,使人们对儒家思想形成了一种从儿童启蒙时期具有的心理认同,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因此,科举制度就成为儒家政治理念中最为核心的制度设计,使儒学的传播得到一种严密的制度保证。这种制度下,儒生们只有学习儒家经典,才能获得功名,地位。形成了儒家意识形态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统一了思想,极大地保证了社会稳定,并且带来了政权的巩固效应。

03、同时,科举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历史发展中,渐渐由一种封闭的等级社会转变为流动的等级社会,保持了封建统治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科举制产生的意义

因此,从整体来看,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确实起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满足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优秀人才选拔的要求,更重要的在于其对封建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但科举制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历史局限性,由于这种制度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属于一个整体,因此其存在和灭亡必然有着自身的深刻原因。

即使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但其仍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考试这种选才方式仍然沿袭下来,当代的中国,甚至西方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制度形式,使之更为先进,更切合实际。研究科举制度,吸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可以促使今天我们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观点

可以说,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划时代的一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成长于唐代,完善在宋代,这是全世界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最为公平的选拔制度,不存在之一。

在科举制度诞生之前,我国的人才拔制度,经历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所谓的察举制,就是以下向上推举人才的制度。察举制度严格的说应该是从汉文帝时期形成的,皇帝要求地方上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当然,皇帝可不是拉到篮里都是菜,对于地方上举荐上来的人,还是要经过考试考核,对于这些天之骄子,还要进行分档。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期,这项察举制度逐渐成型,选材的标准逐渐统一,考试的方法也逐步确定了下来。

而九品中正制则是在天下设置设置中正官,这些中正由德才兼备的人担任,这些人需要对当地的人才进行划分,将它们分为上中下三等,每一等再细分出上中下三级。其实九品中正制就是察举制的升级版本。这两种制度都取决于推荐人或者中正官的主观判断,最后形成了世家大族对于朝廷官职的垄断,平头百姓报国无门。

而科举制度诞生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大批的升斗小民,门第不高的庶族知识分子参与到了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为普通老百姓打开了上升通道,压在普通读书人头顶的玻璃天花板被捅出了一个窟窿。被士族垄断的高官要职逐渐被底层的读书人占据。

真正有才华的书生有了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与舞台,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而非门第进入政府中枢,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使得原本尖锐的社会矛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让普通老百姓看到了出人头地的希望。

科举制度不仅仅对普通老百姓有着很大的冲击力,对于维护封建统治也是有极大的好处的。首先,科举制度使得原本是大势族垄断的公权力被释放出来,大量的平民以及小地主知识分子从中央到地方上挤压了士族子弟在官场的活动空间。

原本两晋时期是大士族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情况不再发生,权柄逐渐回到了帝王的手中。这对于增强皇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仅如此,科举制度任人唯贤,选拔出了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官员,这些人用他们的才智,默默的为国家做出贡献,使得国家的行政效率大幅提升。

科举制度的确立使得整个社会兴起了学习热潮,读书人受到了普遍的尊敬。在当时作为一个普通读书人,想要逆袭登上人生巅峰,他们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通过科举考试,除此之外,就别无他途了。

所以科举制度就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一样,吸引着广大读书人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既往有一天鱼跃龙门,改变人生。于是整个社会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都知道一点,只有读书才能够改变你的固有阶级,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同样社会上对于那些读书人也更加尊重,因为谁都不知道眼前这个落魄书生会不会金榜题名摇身一变成为官员。

当然科举制度对于我国的意义并不都是积极进步的,任何的制度,在用了1000年之后,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我国的科举制度过分注重经史子集,对于自然科学十分忽视。

但是这个板子不能打在科举制度的身上,中华民族向来就不注重科技,许多创造发明都被视为奇技淫巧,科举制度只是对于这种社会现象的集中体现而已。

科举制度还有一个副产物,那就是作坐师门生同年关系,这些人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团体,同气连枝,严重破坏了古代官场的政治生态。

其实任何一项制度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面,科举制度就是这么一个例子,是但是无论如何,科举制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是无比巨大的。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在封建社会,妇女是不是仅仅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古代的妇女地位是高还是低?

下一篇: 为什么民国时期那么多大师,而现当代这么少?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