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历史上,嫡长子是双胞胎怎么办?

网友提问:

历史上,嫡长子是双胞胎怎么办?

优质回答: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古代有地位的男人通常都有很多老婆,并会生下一堆儿子,但无论这个男人有多少老婆,他的正妻永远只有一个,哪怕这个男人是唯我独尊的皇帝也是一样。

皇帝的正妻叫皇后,王爷的正妻叫王后,士大夫的正妻叫夫人,无论是皇帝也好,王爷、士大夫们也罢,他们的第一老婆并不一定是正妻,只有明媒正娶,并给予尊贵地位的那个才是正妻。

同样的道理,皇帝、王爷或者士大夫们的第一个儿子并不一定是嫡子,第一个儿子只能被称为长子,长就是年长,第一个的意思,而“嫡”来自封建宗法制下的继承制度,是以地位来区分“嫡”与“庶”。

众所周知,封建宗法制度下有一整套的继承制度,从西周周公旦制度礼乐制度开始流传,一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历史,而继承制度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指天子、诸侯、卿大夫甚至是普通的士人或百姓家中,都是正妻所生的儿子为继承人,而正妻所有的儿子就被称为嫡子。

并且继承制度有一个原则,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简单地说,就是嫡比长贵,如果嫡子不是长子,那么继承权优先于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才会由非嫡长子们以年龄大小作为继承的优先顺序。

如果在有嫡子的情况下,法定继承制度就是以嫡子中年龄最长者为第一继承人,那个原则是最有为有效,且可以清晰辨认的,不会存在疑问或者暗箱操作,所以才能保证数千年封建社会新老交替时的稳定。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嫡子中最年长的是双胞胎怎么办?如何确定谁是继承人?

其实古人是非常聪明的,早就想到过这种问题,千万不用怀疑古人的智慧,古人至少有一百种方法可以确定谁才是继承人。

古人对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严苛已经深入骨子里,举一个商朝的例子,商朝最后一任商王是商纣王,其实商纣王上面有两个同父同母的亲哥哥,对你没有看错,商纣王其实有两个同父同母的亲哥哥,但都没有继承王位,而是最小的商纣王继承了王位,原因何在?

其实原因在今天看来很可笑,因为商纣王的母亲生他两哥哥的时候,他母亲还不是前一任商王的正妻,等到生商纣王时,他母亲被扶为正妻,按嫡长子继承制,他的两个哥哥不是嫡子,而商纣王是嫡子,所以商纣王继承了王位,怎么样,够严谨吧!

再回到封建继承制度的原则上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如果嫡长子是双胞胎,那么即使是双胞胎,那也是一个先出生,一个后出生吧,按照原则来定,那就是谁先出生,谁就是继承人,哪怕双胞胎出生时间相差只有几分钟,也能确定谁是“长”。

按一般的道理来说,肯定是先出生的那个就是“长”,包括我们现在确定双胞胎中谁是长,谁是幼,都是以出生的先后时间来确定的,古人也是如此,这种方法最简单有效,而且不会产生争议。

如果是在皇帝家,这种情况更容易分辨,皇帝的正妻如果被皇帝宠幸,都是会被严格记录下来的,如果怀孕了,那么皇后更是会得到特殊的照顾,真等到出生那一天,一大堆的太监宫女们在等着伺候,当生出第一个皇子后,马上就被标记下来,再接着生出第二个皇子,照样会被标记下来。

这样根本就不会存在分辨不清的情况,而且皇帝的儿子们都是不同的专人伺候的,即使皇帝真有双胞胎儿子,也不会放在一起养育的,而是分开养,根本就不会存在分不清的情况。

即使真有分不清的时候,古人也有一百种方法确定谁是继承人,比如占卜,尤其是上古夏商周时期,重大事件都要进行占卜,如果遇到分不清楚双胞胎谁大谁小,只要占卜一下就知道了,虽然这个方法会搞错,但谁在乎呢?人们在乎的只是分清楚就行,至少对不对,就不那么重要了。

除了占卜之外,分不清双胞胎时,也会存在由皇帝指定的情况,虽然中国传统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但五千年历史上不是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多的是,比如汉朝的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都不是嫡长子,由于各种原因照样继承了皇帝位,其中汉武帝就是由前任皇帝指定的,毕竟接班人由皇帝指定,谁也没有理由反驳。

除此之外,还可以以双胞胎中谁的身体强壮为继承依据,毕竟古人生存环境差,身体好就能更好管理国家,也就更适合成为继承人。

当然,如果实在分不清了,还可以以才能来区分,双胞胎中谁的能力强,谁就是继承人,这在历史上也不少见,尤其是清朝。

实在分不清了,抓阄也行啊,反正都是双胞胎,谁当继承人差别也不大。

其他网友观点

双胞胎就无长次之分吗?真不知还是假不懂呢?第一个出世自然为长嘛。

其他网友观点

看情况,其他人家有双生胎无所谓,但帝王家可不喜欢花开并蒂,只能一枝独秀,若是双胞胎,只能留下一个去掉一个。

双胞胎在皇家本来就非常罕见

即便是在现实之中,双胞胎虽然也能见到,但相对来说依旧属于小概率并不算普遍。不过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典籍记载之中,却并没有关于双胞胎皇子的任何详细记载,最多也就是只字片语一笔带过而已,现代人家中若是有双胞胎,通常都很欢喜,可古代不同。

中国的双胞胎概率通常在千分之五左右。按照这样的概率,在古代历史上怎么说也应该会有那么几对双胞胎,但是为何那么多的典籍之中,对此记载却几乎没有呢?这就与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息息相关了。皇后头胎若为双胞胎,那么就非常可能引起日后的争储之患,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毕竟天子只能有一个。

在古代,双胞胎是很不吉利的事

如今若是谁家生了双胞胎,算是件喜事,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但是在古代却完全相反。《易经》记载:一为阳,二为阴。古人深信双生子乃是充满阴气的不祥之物,降生之后便会相冲相克,皇家若是诞生双生子,那么对于国运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古人崇尚天授帝权,嫡长子乃是上天安排的皇帝,双生子即意味着两个嫡长子,这算咋回事!所以皇室一旦降生双生子,那么就被视作上天降下的不祥之兆,日后江山必定不安,会发生夺嫡之争,会使得兵连祸结让百姓受苦。

皇室双胞胎只能留一个

天无二日,皇后若是诞下了双胞胎,那么就只能二者择其一,比较仁慈的做法是将体弱的一个送出宫去,任其自生自灭,再狠点的就直接令其夭折。所谓“双生帝王家,一子去而一子还”。双胞胎要是降生在了皇家,那么注定有一个要被去掉,这只能看运气。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狠下心这么做,终究是自己的亲生骨血,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还有另一个办法,那就是直接削去双胞胎皇子的继承权。虽然古代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但纵观历史也可以看出,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其实也就那么几个,主要还是看皇帝的心思与手段,既然怕双胞胎争嫡,干脆两人的优先继承资格一起取消。

就算是双胞胎,也应该有长幼之别

现代的双胞胎降生,就算是双生,但终究有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幺,哪怕他们之间只隔了几分钟。在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其实双生子中,先出娘胎的那个才是年龄小的,后出的才是年长的,虽然这与现代人很多觉得“先出生是老大”的理念完全相反,但这其实才是正确的。

秦汉时期的主流是“以后生者为长”,但也有相反的认定,也就是与现代很多人常识相同的,觉得谁先出生谁是老大。到了宋朝,开始形成统一的“以后生者为长”的概念,而在宋朝之前,依旧还是捉摸不定,所以双胞胎中,到底谁是嫡长子,主要还是看皇帝的意思。

若是非皇帝的嫡长子,就是好事

双生子在皇帝那里,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在其他人那里,就与现代一样,是被视作喜庆的美好之事。毕竟其他贵族与普通百姓家里又没皇位需要继承,最多也就是多个儿子分家产而已,这并没什么关系,无伤大雅。

明朝正统年间,赵简王朱瞻塙膝下降生一对双胞胎,英宗得知此事之后,向堂叔道喜,并且亲自为双生子赐福,手谕道:“承喻叔宫中一产二子,此盖祖宗福佑所及,叔积善之庆,宗室蕃衍之徵也。”英宗对这对双生子不仅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妥,反而非常高兴,认为这是皇族宗室人丁兴旺的大好事。

古代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并非只有嫡长子能够继承,而是嫡长子优先继承,但与此同时也并没有排斥其他子嗣的继承资格。经历上千年的完善,嫡长子继承制已发展得非常完善,就算是出现了嫡长子是双胞胎,其实也有十足的应对办法。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子立嗣,且不说嫡长子是双胞胎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便是真有这样的情况,双胞胎的降生也是有先后顺序的,总不至于两个一起出生。而出生之后,贵族的双胞胎都是分开专人照顾,古代普通人压根无法轻易纳妾,自然没有所谓嫡长子。严格来说,嫡长子只能是双胞胎之一,不可能两个都是嫡长子,所以其实也没啥影响,主要看人意。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请问一下专业人士,我这个征信很烂吗。借款次数很多,但是从未逾?

下一篇: 从何进到张飞,东汉末年的屠夫为什么那么有钱?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