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这么强大还没有统一中国呢?
优质回答:1、“三国”的形成来自地方豪强膨胀,问题根本在东汉中枢不济,地方太强;换句话说,不光魏国强,吴国,蜀国也很强,统一难度大。2、民风彪悍,名士辈出,豪强之强:早在东汉光武帝开国,行“度田”(丈量土地)之事,地方豪强就敢拥立私兵,举事反抗,可见当时地方之强。一、纵向对比,巍巍三国,英雄时代
三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时代,魏蜀吴人才济济,吊打周边外族。所以内战,也让强大的魏国捉襟见肘,曹操、曹丕没能统一全国。
三国有多强?从我们最熟悉的蜀汉举例,可谓历代四川政权最强。新莽公孙述的成家、十六国李特的成汉、五代十国王建的前蜀、孟知祥的后蜀,明朝张献忠的大西,都是龟缩在天府之国,不思进取;只有刘备的蜀汉,实行威武自强战略,徐图从四川一隅,统一天下。
人们批评诸葛亮六出祁山,不懂与民休息;可真要看看其他四川地区的政权,就知道蜀汉的可贵了。
(在历代四川政权中,刘备的蜀汉最强大)
到了东吴,不遑多让。六朝时代,孙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依然是“生子当生孙仲谋”的东吴。读五代十国历史,看“手举百斤、日行三百里”的杨行密,都不能统一南方,才意识到孙坚、孙策、孙权父子的优秀杰出。乱世烽烟四起,谁都想当老大,东吴公元194年建国,200年一统江东,非后世一般军阀可比也。
(孙策三个阶段,快速统一江东)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豪强割据、英雄辈出的难忘时代,魏国的对手很强;曹魏、曹丕两代枭雄,都未与对手分出胜负,只能进行子孙辈的比拼;而结果,就是子孙不济,被司马氏篡权。
【涛说乱世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二、三国的地方豪强势大,来自刘秀时代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魏蜀吴地方政权,让统一难度如此大?我们需要从东汉开国找原因。
光武帝刘秀被网友称为“位面之子”,统一如开挂一般顺利,但这也导致他对地方渗透稍显不够。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于豪族形成,东汉的土地土地兼还剧烈,民风彪悍,军事上豪族又招募私兵、豢养名士,让刘秀统一后,地方豪族势力依旧庞大。
建武十五年(公元40年),刘秀要丈量土地,增加户口税收;这如同后来万历时期张居正丈量土地,增加明朝税收一样;可开国皇帝量土地,居然被地方反对,史载,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公开反对。这还没完,“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青、徐、幽、冀四州尤甚”。
(东汉耕种图)
这才刚刚天下统一啊。
刘秀毕竟是刘秀,自然在度田事件中武力镇压豪族,使得垦田、人口大幅增加;但光武帝、明帝、章帝能够抑制暗流,打压豪强,东汉中期、后期的皇帝可远远不行;最后黄巾起义起义被镇压,干脆成了地方豪强强大、割据的借口。
【涛说乱世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三、结论。
“汉独以强亡”。作为赐予汉族名字的朝代,汉朝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回忆;这种回忆,直到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曹操在三国,是幸事;但对于统一来讲,又不是幸事。我们只能感叹,感叹那个旗鼓相当、将帅辈出的英雄时代。
其他网友观点没有真正统一,缺乏统一大局的政治经济条件和谋划!
其他网友观点其实不难理解,以《三国志》为例,其中有这样一段: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汎舟江湖,皆难卒谋也……臣窃料群臣无权、备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
由此可见,魏国虽然占据人口、地盘、以及经济的优势,但事实上,吴蜀两国占据的地盘都不是好啃的。想要扳倒吴蜀两国,需要多年的谋算,还需要有强大的财政支持,毕竟军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魏国没有这些,所以只能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