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三国时期州牧跟太守、刺史是什么关系?

网友提问:

三国时期州牧跟太守、刺史是什么关系?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了东方六国建立了秦朝。然后,秦朝就在全国实行了“郡县制”,郡(州)的长官叫做“郡守”;县的长官叫做“县令”。秦朝总共在全国建立了“三十六个”郡(州)县。

(二)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也称西汉)。然后,汉朝在大体上沿袭了秦朝开创的“郡(州)县制度”:

(1)州牧。在东汉末年乃至整个三国时期,“州牧”就是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了。一个“州”的建制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省的建制。而“州牧”就是其所在的州的“党政军”的一把手了!譬如说在《三国演义》小说当中,荆州牧就是刘表了;而刘璋则是益州牧!

(2)刺史。在中国历史上,“刺史”以及“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建立,应该是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之后,就委派一些官员到各州县去监察百官,然后被委派出去的官员就是“刺史”了!刺史直接由皇帝任命并且向皇帝负责,刺史的权力和责任通常都很重大。

(3)太守。“太守”是比州还小一个级别的“县”的最高军政长官了。譬如说,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三国演义》当中的“长沙郡(县)”的太守韩玄(后来被魏延所杀)。随着“太守”制度的发展,“太守”一职往往多是由文臣来担任了!

最后总结“州牧”,“太守”和“刺史”这三者的关系就是:刺史>州牧>太守!

其他网友观点

秦朝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分天下三十六郡,设郡守,郡监,郡尉。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把天下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个监察区为一州,每州设一刺史。《汉书》记载

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秦三十六郡地图刺就是刺探,监视的意思。所以最早的时候刺史只有监察权,而且俸禄只有六百石,九品中正制以前官员没有品级,只有品秩。就是以俸禄的多寡来看官的大小,当然也不绝对。以两千石为例,分中两千石,真两千石,和比两千石(秩同两千石)。

官员品秩图示

但是用俸禄六百石的刺史去监管俸禄数个俸禄真两千石的太守,责任大,品秩低,吃力不说,还讨不到好。所以汉成帝时期,王莽为了笼络士族,改州刺史为州牧,意思就是代天牧民,品秩也从六百石改为中两千石,已经超过了真两千石的太守。州牧获得了地方的军政大权。

汉朝十三州汉光武帝时期,刘秀废州牧,恢复刺史。但是这个时候的刺史权利还是非常大,品秩一般是两千石。在诏书中常会提到:“刺史,两千石”。后来刺史权利进一步增强,因为朝廷常常派刺史领兵作战,掌管数郡的军事大权。在汉灵帝时期,天下糜乱,刺史权利达到最大,刺史已经成为了太守实际上的上级。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甚至最后索性直接恢复了州牧,但是刺史并没有废除,那些受到皇帝信任的刺史被改成了州牧。所以一个州既然有刺史就不会有州牧,有州牧就不会有刺史。所以按照正常流程来说,东汉末年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州牧略大于刺史,刺史则是太守的上级。

但是军阀混战时期,这些已经不是品秩能制约的了。这要看谁的军实力强,威望高。例如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推举的是渤海太守袁绍,而不是冀州牧韩馥或者兖州刺史刘岱。

其他网友观点

州牧,是二千石高级官员,西汉东汉时期不断进行设置与复建。主要职权就是管辖本州军政大事,统辖兵马,安抚绥靖地方。其实也就相当于州总督。

刺史,东汉设置13州监察刺史部,是州级监察官,但级别低,只600石,与县令同级。后期与州牧逐步混同。

太守,是郡主官,2000石高官。拥有本郡的行政军政管辖权。两汉同时有国的设置,其中王国行政主官叫某国相,与太守实质相同。

黄巾暴动后东汉中央权威下降,动乱不止,刺史权力小,太守辖区小,无法有效管理。当时宗室刘焉就向汉灵帝提出,重建州牧,封重臣出任牧伯以安抚控制地方。

其实,这是刘焉听说益州有天子气,就贿赂张让等十常侍取得了益州牧职务。到任之后刘焉借口张鲁叛乱,自己封闭道路,拒绝向中央政权缴纳税金,关门做土皇帝。还首创州牧职务世袭子孙的恶劣先例。

呵呵,益州最终确实有天子气,只是便宜了刘备而已。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清朝八旗本无高低之分,为何会出现上三旗和下五旗之说?

下一篇: 佩洛西将在众议院再次就边境墙问题进行投票,以否决特朗普的总统令呢?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