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蜀国只有10万兵力,少得可怜,为何诸葛亮却要选择带兵北伐?

网友提问:

蜀国只有10万兵力,少得可怜,为何诸葛亮却要选择带兵北伐?

优质回答:

刘备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战略决策绘有宏伟蓝图:“将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自从关羽丢了荆州后,诸葛亮就知道北伐是铤而走险之举,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而刘备白帝城临终时只托孤,没再提北伐!那么,只有十万兵力的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呢?

1.当时蜀汉只有一个益州之地,而东吴有三州,曹魏有十州,实力摆在这里;如果不北伐任由自然发展,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蜀国提前被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北伐是以攻为守的无奈之举。

2.蜀汉待先主驾崩时,荆州已失,刘备死后,在益州:外来的刘禅、诸葛亮与原本荆州官员李严、谯周等尿不到一壶去,政治上充满矛盾;诸葛亮北伐如能成功便可扩大地盘,这样能缓解矛盾,所以北伐是权宜之计。

其他网友观点

诸葛亮北伐是在给蜀汉集团画一张巨大的饼,这和现代企业老板给员工画大饼是一样的道理,就是给员工描绘一个美好愿景,让员工为愿景而奋斗。

蜀汉集团本来有一个美好愿景:恢复汉室,实现天下一统。《隆中对》给出了是实现愿景的方法和步骤,占荆益二州,待天下有变,两路出击进攻中原,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关羽大意失荆州,蜀汉集团仅剩益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失去了出路,使蜀汉集团变成了地方割据政权。还能不能实现美好愿景,每个蜀国人心中都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诸葛亮北伐,是继续给蜀汉集团画饼,告诉大家愿景没有改变,愿景还可以实现。失去了荆州,蜀汉集团地盘小了,出路窄了,困难大了,但是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希望并没有破灭。诸葛亮北伐是用希望来凝聚人心。

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有一点点可能,有一线希望,就可凝聚人心。

具体来讲,以前跟着刘备干得的人,刘备死了,但他恢复汉室的奋斗目标还在,北伐就是继承他的遗志,就是恢复汉室在行动,这些人会一如既往地为梦想而奋斗。

益州当地的士绅,他们有两个想法,一是诸葛亮北伐成功,蜀汉集团在中原建都,他们就可以实现蜀人治蜀的愿望;二是蜀汉投降,曹魏集团不可能到蜀地建都,他们也可以实现蜀人治蜀的愿望。诸葛亮北伐其实就是叫他们走第一条路,不要想着投降。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就相当于告诉益州士绅,恢复汉室,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那他们就会只想着投降,蜀汉内部矛盾必然激化。

蜀汉集团不北伐,偏安一隅,必然丧失斗志,仅拥有一州之地,内部又不团结,面对强大的曹魏集团,灭亡会来的更快些。

“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万一作用太大了,诸葛亮北伐就是在利用这万一的作用。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其他网友观点

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古人打仗都喜欢“虚报”兵力,三国时期更是如此。每次战斗前都喜欢说带了几十万大军前来,而这里面有非常多的水分。

蜀国只有10万兵力,但曹操方面的50万大军也是有着十足的水分,那么诸葛亮在这么少兵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敢北伐?

其一、曹操此时外强中干。

此时的魏国在经历先前的战争后,需要的就是修生养息,他们经不起大战大小。所以,除了在赤壁之战,在面对蜀吴当个作战时的兵力并不都很有优势,而现在的曹魏说拥有50万兵力,里面也有非常大的水分,这里是诸葛亮已经推测到的。

其二、曹魏人口虚报。

从资料上分析,蜀后主炎兴元年,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而魏国52万户,440万人;吴国52万户,240万人。我们知道乱世时期人口虚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在三国时曹魏人口虚报的比例是最高的

其三、兵员战斗力。

曹魏在修生养息之时,为了预防其他两国进攻,便颁布了一条法令,凡是地位高于奴隶、低于平民着都要上战场,家人则为国家屯田。士兵不得改行,婚嫁也只能嫁于同类人,兄终弟及、父死子承、世代为兵。如果丈夫上战场而死,那么妻子会被强制性改嫁其他军人,生的孩子也是世代为兵。

在这样的政策下,军户并非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战斗,士兵不知道为什么而战斗,其战斗力可想而知。一旦上了战场就怕自己死了,老婆被改嫁,孩子受欺负,所以第一个跑的都是这些屯田的军户。

所以从曹魏的实际人口、兵员战斗力、以及外强中干的情况来推测,诸葛亮是有信心以10万兵力来北伐的。

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

蜀国当时的局面是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相安无事,曹魏要修养,蜀国要发展。但问题在于蜀国的位置就决定了它的资源贫瘠,其发展潜力远不如魏国和吴国。

三国之间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都在稳固发展,但是一旦恢复好了,发展起来了,蜀国绝对会被第一个干掉。所以,诸葛亮知道这个潜在隐患,他不能等对面两家都准备好了,再抵抗,他要做的就是趁着自己还能支撑蜀国大局,趁自己还有这个精力,一定要北伐。

而诸葛亮北伐的观念很简单,就是不让你曹魏好好休养,你不想打,我就逼你打,而曹魏的整体数据上面也都说了,所以诸葛亮并不害怕曹魏,在他他看来10万兵力足够应付了。

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的观点

不管是诸葛亮还是陆逊,都是明白人,两国都在不断的进攻魏国,其实他们在北伐时能得到多少土地是次要的,目的就是不能让曹丕好好休养,我们来进攻你不打也得打,而曹丕就无法推行休养计划。

诸葛亮不停进攻曹魏,一方面是打破曹魏休养计划;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夺取曹魏的西北地区,对蜀汉政权来说,这能拿一点是一点,所以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是稳扎稳打,从不贸然大举进攻。

而曹魏的司马懿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看透了诸葛亮的计谋,因此并没有与诸葛亮进行大规模战斗,而是依靠己方有利地形坚守阵地,与诸葛亮进行消耗。

诸葛亮军队长远奔袭北伐,其消耗巨大,司马懿这一招让诸葛亮如鲠在喉,无法大展拳脚,诸葛亮几次北伐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战场太远,后勤跟不上。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美国南北战争如果当时是南军胜利,会对现在的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 为什么历史上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