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混乱的三国时期,中国古代的嫡子继承制度落实情况如何?

网友提问:

混乱的三国时期,中国古代的嫡子继承制度落实情况如何?

优质回答:

乱世时期,当然是以个人能力与机遇为主。

和平时期,庶子是绝对没有出头机会的。

西汉时期分界,之前的庶子等于奴隶。

西汉初期,国家政策是一夫辖五口治百亩,家庭财产是嫡长子继承,其余嫡子、庶子,都被称为余子,余子成年16岁均会被驱逐出去,身上只会有极其可怜的财产,然后自己打拼。有识字的,具备武学才能的,大多会从军或者給富贵家庭做门客,以求晋升。

嫡子都是如此,庶子就更加艰难,这是为什么西汉时期游侠众多的原因。毕竟大多数人是没有机会读书的。

三国时期又不一样。

乱世之中,寒门子弟才有晋升的机会,庶子同样有较多的发展可能,如果本身具备行政、计谋或者武学等方面的能力,当然是各方势力追逐的重要人力资源。

就比如袁绍。

作为庶子,他的母亲只是通房丫头,如果不是因为伯父无子而过继,袁绍永远不可能有读书上进的机会,更不会被举荐出仕而形成自己的基本班底,不过是嫡长子袁基嫡次子袁术管束下的家族旁支,结局如同李进一般。

李进是李典家族旁支,195年以自身部曲击败来乘氏县抢劫的并州骑兵,将吕布击伤并逐出县境。本来,这样的军事人才肯定是曹操需要的大将。可惜李家只能算县级豪强,家族资源只能支持家主李典一人出仕,所以即便牛叉的曹操也不敢公然破坏普遍规则,强行征辟李进出仕。如此耀眼闪过三国天空的李进,就此老死床榻,再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录。

其他网友观点

一般嫡长子继承帝位,也有一些皇帝让有贤德,聪慧的儿子继位的,但大多数都是嫡长子继承皇帝的,因为是皇帝的大儿子,如果兄弟中没有贤德的弟弟,那他无疑是皇帝的第一人选,而战乱时期的话就得有能力抵御外部势力入侵的人继位的,但不可能一定是皇帝自己的儿子,比如东吴的孙坚他是东汉末年存在于东南沿海的一方诸侯,孙坚去世后就立长子孙策为东吴的国君,但孙策死后立自己的弟弟孙权为国君,孙权掌管东吴使东吴成为一方霸主,所以乱世继位无论是儿子和弟弟只要有能力,但一般皇帝会选儿子,如果儿子无能或者无子嗣那么就弟弟继位

其他网友观点

额,跟其他朝代没多大不同吧?虽然名义上立嫡长子为主,落实的好像都不咋地,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袁绍在官渡失败之后,仍然有强大的实力,为何还是被曹操所消灭?

下一篇: 后周太祖郭威为何要将皇位传给内侄柴荣而不是女婿张永德?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