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和古代大部分事物一样,关于白茶最早的说法源于神话传说。
相传太姥山古称蔡山。帝尧住在这里的时候,有一位老母亲靠种兰花为生。她种下的绿雪芽茶被当作圣药,治愈了麻疹,拯救了很多孩子。人们视她为神,称她为太姥山。因此,这座山被命名为太姥山,后改称太姥山。
时至今日,这里仍保留着太姥娘娘种植的福鼎大白茶的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
湖南农学院杨老师在文章《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中提出白茶比绿茶出现的早。
原因是:中国的先民最早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备用,不得不将新鲜的茶芽晒干或烘干,这就是中国茶史上白茶的诞生。
唐朝
白茶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陆羽《茶经》的第七件事上,其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陈垣教授在《茶叶通史》年指出:“永嘉以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百里是福建福鼎(唐是长溪县的辖区),是白茶的原产地。
“可见‘白茶’品种在唐代已在长溪县(福建福鼎)栽培。因为它只有名字,能否作为产地证据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宋朝
宋徽宗(赵霁)在第《大观茶论》节中专门论述白茶,说:“白茶是它自己的一种,它不同于一般的茶。它的应用和解释,它的薄叶,在森林悬崖之间,是偶然诞生的,虽然不是人力造成的。
宋代皇家茶园位于福建省建安县北苑(今福建省建瓯县)。
所说的白茶,是早期北苑渝北茶山出产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是蒸压而成的团茶,与现在的白茶制作方法不同。
明天
《大观茶论》明代田一衡说“饮茶者次于火作家,生者为先,亦近自然,无烟火之味”。
“生晒”就是现在的白茶制作方法。白茶真的是“不食人间烟火”。
清朝
白茶产于清朝嘉庆初年(1769年),采摘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福鼎大白茶被用来制作白针。
政和县于1880年发现白茶,1889年开始制作银针,直到1922年才制作白牡丹。
摩登时代
在20世纪50年代,白茶总是从茶农那里生产或购买,以确保福建省的出口。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原因,白茶的产量很低,所以茶农有一句俗语“努力工作,了解天气变化”。
1963年,福鼎茶厂白林茶厂采用热风萎凋槽技术生产白茶。很成功,产量开始增加。
另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白茶是一种专门出口创汇的茶叶。素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说法。
而且早期白茶产量少,主要用于出口,所以在国内知名度较低。直到本世纪初,中国出现少量白茶,之后逐渐兴起。
白茶和蓝姨的故事
据《煮泉小品》年的记载,相传帝尧年间,太姥山一农妇为躲避战乱逃往深山,并以种蓝为业,布施慈善,人称蓝大妈。
那年太姥山周围流行麻疹。村民们成群结队上山采药给孩子治病,但都是徒劳。疾病夺走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顾岚善良的心在滴血。
一天晚上,在睡梦中,顾岚看到了一个南极仙女。仙翁说:“顾岚,在你居住的洪雪洞顶上,有一棵名叫白茶的树。它的叶子晒干后用开水浸泡,是治麻疹的良药。”
顾醒了,立刻在月光下爬到的天花板上。岩基顶上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她急于找到那本书
为了拯救贫穷的农民孩子,顾岚拼命采摘和晒干茶叶,然后把茶叶送到每个山村,并教村民如何为患麻疹的孩子泡茶,最终打败了麻疹魔鬼。
去年,秋去春来,顾岚从未停止扶贫。晚年受仙人指点,于农历七月初七升天。人们怀念她,尊她为太皇太后。
我姑姑长生不老,还关心老乡。她每年7月7日都会回来看望他们。每次看到村民们依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我回天就哭。
有一次,我被一个南极仙女撞见,她说:“其实你可以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你还记得那棵茶树吗?不仅能治麻疹,还具有祛病强身、生津强心的作用。回去教教村民,把树枝砍了再砍。当树枝长成树时,把它们剪下来,再插上。于是,一遍又一遍,太姥山周围都会种上白茶。茶叶可以卖钱。种多了就发财了?”兰姨娘笑破乌鸦。
在顾岚的帮助下,太姥山上的人们通过种植和制作白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1.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自由基过剩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其他茶的自由基是白茶的1.6-143倍。
2.白茶的类黄酮含量最高。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白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增加了16.2倍,是其他茶叶加工过程的14.2-21.4倍。
3.白茶的杀菌效果比绿茶好。白茶提取物能抑制葡萄球虫病、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的生长。
4.白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抑制皮肤癌的作用。
5.白茶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转氨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分别降低21.8%和38.5%。
6.白茶能显著提高实验小鼠血清EPO水平,是5%西洋参的1.4-1.8倍,对红细胞生成起关键作用。
7.白茶可以延长细胞寿命,增加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如何喝白茶
1.准备茶具。
冲泡白茶,建议选择无色透明的玻璃杯;然后,用热水洗茶具。在清洁的同时,还能起到消毒、暖杯的作用。
2.喝茶
按杯打,然后取白茶3-5g,倒入95度的水中,取适量。
3.润茶
往茶杯里倒一点温水,水量不要超过茶叶。轻轻转动玻璃杯,让白茶叶充分吸水,然后迅速倒出茶汤。
4、汤
沿着杯壁慢慢注入90-100度左右的开水,直到杯满七八倍。饮用前冲泡5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