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福鼎白茶最早发源「福鼎白茶的前世」

说到白茶,了解的人很少,市面上也不多见。然而,在爱茶的北宋皇帝惠宗赵霁的著作中,“白茶是第一”(赵霁《大观茶论》)。白茶是中国六大名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茶中奇珍。历史悠久,以白茶命名,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福鼎白茶最早发源「福鼎白茶的前世」

白茶是一种轻度发酵的茶。其品质和外观呈针状,洁白致密,银装素裹,白如银,闪闪发光,汤色和叶底,清淡明亮,故有白茶之称。传统方法是采摘新鲜芽叶晾干,不炒不揉。芽叶完整,密被白毛。在制茶的过程中,主要靠风干和风干,工艺并不复杂。另外,茶性凉,有清热消炎的作用。

任何一种新茶都是脱胎于古茶,白茶也是如此。

白茶的历史始于何时?茶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白茶起源于北宋,宋代皇家茶园(烘茶园)。位于福建省建安县(今建瓯市)北苑(今建瓯市东)的白茶,《大观茶论》,是早期产于闽北茶山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是蒸、压、成型而成的团茶,与现在的白茶制作方法不同。有人认为始于明朝或清朝。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把茶叶和制茶方法区分开来,因为白茶的制作过程只经过“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原因是:我国先民最早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备用,必须将新鲜的茶芽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史上“白茶”的诞生。

白茶的起源有文字记载为证。它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年(1064年前后),但茶圣陆羽在《茶经》年记载了白茶,指的是当时的一种白叶茶。最明显的是宋徽宗赵霁的《大观茶论》。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8),白茶作为贡品。福建贡茶之君蔡襄有诗曰:“北苑岭崖天下第一,若得寒生,春生。故君故友偏爱云香白,好言远传。”宋代的茶友们视美丽洁白的芽茶为天下第一。当时白茶产量很少,仅供皇帝御用,极其珍贵。北苑茶农视白茶为“茶韵”,视此吉祥茶为斗茶佳品。

茶指白茶有两种说法:一是指用白茶树的鲜叶制成的白茶,因其白芽而得名。1982年在浙江安吉县推出的安吉白茶,是一种罕见的茶树,嫩叶全白,像宋代的北苑白茶。它是由绿茶采摘加工的鲜叶制成的。二是指以常见茶树(菜茶、白茶)的鲜叶为原料,经自然萎凋、温和发酵、不揉不炒、自然干燥或轻微烘焙而成的茶叶。成品茶叶完整,密被白毛,色泽银绿,滋味甘甜,汤色清淡,是真正的传统白茶。

白茶的加工方法正式形成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左右)。据福建茶史记载,由于当时红茶市场不畅,导致大量积压,政和县茶农改变了白茶外销的制度,从此白茶成为正式的茶种。而且白茶加工的基本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省的政和、福鼎、建阳、松溪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境内多丘陵,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山区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简阳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白茶可分为五种:白毫银针、大白、白牡丹、

著名的茶叶专家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年说:白茶是福鼎创造的,当时银针是从采茶(闽东北的一种本地茶树)的鲜叶中采摘的。达夫大白茶原产于太姥山。古茶名绿雪芽于1857年繁殖后,于1865年由大白茶芽制成银针,称为大白。对于从菜茶中采摘的,称之为土针或白。政和县可能在12世纪发现了大白茶品种。记载:“白茶,作于郑和二年(1112)”。当时的政和属于建州北苑(今闽北建瓯市东部),以出产白茶闻名。朝廷以郑和的爵位命名郡县。但政和铁山的白茶是否属于这个范围,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大约在1880年铁山大白茶繁殖后,1889年开始制造银针,直到1922年才制造出白牡丹。白牡丹最初产于欧宁水集(今简阳),何时开始尚待考证,如福鼎制白茶之后,郑和制白茶之前。至于水机生产的另一个品种水仙白,是近几十年(20世纪初)发生的。可以说,白茶制造的历史是从福鼎开始,再到水基,再到政治。按照泡茶的种类,先有白,后有白,再有水仙白。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白毫银针需不需要洗茶「白毫银针需要洗茶吗」

下一篇: 白茶的保健功能_白茶与养生之道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