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采访中发现,普洱茶经过多年的发展,价格被不断炒作,也造成了行业的混乱。比如一个阶级章的蛋糕(357克),卖家换上华丽的外衣后,身价涨了十倍;比如古树茶一年的产量不超过5000吨,而一家从事产品包装印刷设计的个人公司仅用4个月就印刷了500吨古树茶包装;比如茶商可以买100公斤的古树茶,但是可以卖2000公斤。
一些名品的市场造假,总有类似的丑恶。几年前,法国拉菲红酒在中国市场火爆的时候,公开资料显示,法国拉菲酒庄的红酒年产量为20-30万件,而拉菲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仅82年就达到300万件。现在高端普洱茶的市场销量远远落后于产量,普洱茶的市场水分甚至比拉菲还要夸张。
普洱茶因其饮用价值、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有多少消费者花了大钱,却买到假茶,喝到了不新鲜的茶?普洱茶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亵渎了市场诚信,损害了普洱茶的品牌声誉,影响了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鉴别普洱茶的真伪和品质是一项非常困难的技术活。消费者往往没有鉴别它的能力。即使是监管部门,也只能通过检测手段发现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菌群超标等问题,而很难发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问题。遏制普洱茶市场造假,必须从源头抓起,完善科学管理机制,促进行业自律。
事实上,近年来,云南省和普洱市一直在探索普洱茶防伪体系建设,并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在普洱茶上贴上RFID芯片标签,通过扫描标签就可以读取茶叶的生长、生产、成分、销售等信息,可以溯源,验证普洱茶的注册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去年年初,普洱市也发布消息称,普洱市将坚持生态有机发展道路,推进普洱茶品牌建设,推出带身份证的普洱茶,让消费者放心。诚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诚信的要求和消费者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仍不尽如人意。
给普洱茶配身份证的方向是对的。普洱市及相关行业协会要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实现身份证制度对普洱茶每一件产品在其产地的全覆盖,堵塞管理漏洞,严格控制防伪标识的资质和数量,确保防伪标识的使用量和输出量的一致性,严防假冒和滥用防伪标识。
身份证系统也要依靠经营者的索证索票、购买验货等义务。由《食品安全法》确定,保证普洱茶的产量与经销商的进货量和销售量一致,保证每一件普洱茶在销售结束时,能够根据其重量准确核对产地的产量记录和销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