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丞相与宰相是一回事么?有什么区别?

网友提问:

丞相与宰相是一回事么?有什么区别?

优质回答:

不是一回事。

丞相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具体官职,但并不是所有朝代都设丞相这一职务。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丞相一职,比如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统御百官,为百官之长。西汉时期也设丞相,但丞相不是百官之长,相国才是。东汉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末年曹操复置丞相并亲自担任,蜀汉也设丞相,由诸葛亮长期担任。此后丞相一职便很少设置,唐宋两朝的一段时间,曾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但时间不长,元朝在中书省设丞相。明朝初年朱元璋沿袭元朝做法,设中书省和丞相,后来则通过胡惟庸案,宣布废丞相,自此中国历史上再无丞相一职。

而宰相则不是一个具体官职,它是一类官职的统称,即辅佐皇帝处理国政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那一类官员。

那么,这一类官职就很多了,而且历朝历代的设置的都不尽相同。比如秦朝的丞相,汉朝的相国、大司马、大司空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书令、尚书令、仆射、中书舍人等,唐朝的中书舍人、尚书令、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宋朝时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左右丞相等,元朝的中书省左右丞相,明清两朝的内阁大学士,清朝的军机大臣等。

简单来说,丞相是一个官职,一般来说是辅佐皇帝、统御百官的百官之长,宰相是辅佐皇帝处理国政且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一类官职。丞相显然不等同于宰相,宰相则包含丞相。也就是说,丞相是可以被称为宰相的所有官职之中的其中一种。

其他网友观点

宰相是一个统称和俗称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一般指的是国家里除了皇帝之外,权利最大的那个人。

也指的是行政体系里职位最高的那个人。

像宰相刘罗锅,他的职位是“内阁大学士”,这个内阁大学士是官位,相当于我们平常说的“宰相”。

像王安石,他也是宰相,但是他的官位叫“参知政事”。

唐朝时候的郭子仪,也是宰相,但是他当时的官名叫“尚书令”。

所以宰相是一种俗称,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官名。

丞相是官名,是具体的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在秦朝时也有丞相,在丞相上面还有相国,权利略小一些。汉朝的时候和秦一样,是相国的副手没有左右丞相。

到汉末,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丞相出来了,那就是曹丞相曹操。但是丞相这个官名也没多久。

之后的魏晋、隋唐宋,都不太用丞相这个官名,断断续续的。这期间丞相的位阶也不是太高,还不到宰相的程度。

到明朝,发生了“胡惟庸案”,朱元璋直接废除了丞相这个官名和职位。以后就更没有了。

丞相的官职,在历史上断断续续地存在,大致跨越了1600年。

丞相可以是宰相,但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这样,宰相和丞相的相同和不同就说清楚了。

其他网友观点

您好,很高兴问答你的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比较客观的分析一下两种称谓的由来。

1.丞相

出现年代:最早的丞相,有史可考的是出现在秦悼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史记·秦本纪》说: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史记·樗里疾甘茂列传》中也有记载:“武王立,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

官职作用:丞相具体职权每个朝代并不一致,主要的有以下几种:任用官吏,向皇帝荐举人才,对地方官的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总结就是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

废止年代:1380年因胡惟庸案朱元璋昭告群臣和天下废除丞相一职。

2.宰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真正的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如北宋侍中兼枢密副使宰相黄中庸,但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区别:

丞相是正式的官名。

宰相是一种制度,包括丞相。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古代打仗为什么不骑猪?

下一篇: 美国跟俄罗斯陆军哪个强?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