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李鸿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时是什么官职?

网友提问:

李鸿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时是什么官职?

优质回答:

中堂这个名字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好多年前火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和珅,就被人称之为和中堂。又比如说《甲午风云》中的李鸿章,被大臣们称之为李中堂!

可以说,在清朝时期,中堂是一种尊称,能被称之为中堂之人,必须挂着大学士或者协办大学士的头衔才行,可以说是朝之重臣。

中堂之名,最早可以追溯唐朝时期。唐朝时期,在中书省设立政事堂,是宰相们日常办公的地方。取中书省的中,取政事堂的堂,二者合二为一,即为中堂,因此唐朝的宰相,有时也被称之为中堂。

到了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转而以内阁大学士代行宰相之职,这些内阁大学士就被称之为中堂(有些时候,中堂也特指首辅大学士)。明朝时期,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其实不太多,按例一般都是3—4人,其中领头的一位内阁大学士被称之为首辅,其余被称之为次辅。不论首辅还是次辅,都被称之为阁臣,也被称之为阁老。这些阁老实际上就相当于之前的宰相,权力很大,特别是张居正为首辅期间,更是权倾朝野。

明朝时期的“中堂”(内阁大学士),还是比较值钱的,毕竟内阁大学士一般也就是3 - 4人。但是到了清朝时期,中堂相对来说就变得“廉价”了。

清承明制,也才有内阁制,同样有内阁大学士。按照清朝的制度,大学士一般情况下有四人,满汉各两人,都是正一品。但是清朝和明朝不一样的是,在大学士之外,又增加了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从一品。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之为中堂。李鸿章初为协办大学士,后升为武英殿大学士,故而有李中堂之名。

前面我也说了,清朝的“中堂”远没有明朝的值钱,因为自康熙设立南书房开始,雍正又设立军机处,特别是军机处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内阁成为了清朝的权力枢纽。也就是说,自军机处设立开始,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实际上变成了一种荣誉称谓。

但是,反过来说,能被授予大学生或者协办大学士的人,往往都是朝廷重臣,比如说张廷玉和珅等人。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在快要退休时也会被授予大学士或者协办大学士,比如说纪晓岚。

其他网友观点

“中堂”一词的起源确实指的宰相,但到了李鸿章,说“中堂”指的宰相又不确切。

唐宋时,将政事堂放在中书省中,宰相处理政务,便在政事堂里,所以慢慢的人们把在中书省办公的宰相又称作“中堂”。

这是“中堂”的由来。

元朝也沿用了这一称谓,称宰相为中堂。

但到了明朝,则开始出现了变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自秦以来的丞相制度,可以说,在朱洪武之后,再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宰相。

但,有一个发挥着更大作用,权力甚至超过宰相的机构诞生了,那就是内阁。

从此,“中堂”一词便指的入阁的大学士们。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中堂》说

“明洪武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上命皆於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故院中设阁老座於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诸学士称阁老曰中堂,以此。”

所以说,明朝大学士们虽然实际掌握着宰相的权力,却不是宰相,其办公地点在内阁,中书省居东西两房,而大学士们居中,所以阁老们被人们习惯的称为“中堂”。

到了清朝,军机处的组建,内阁形同虚设,大学士们也变成了虚职,为了满足大学士们的权力诉求,内阁成员要分管一个部。

清朝的部级京官往往都是一满一汉,平时办公分坐东西两侧,中间留空。

但若是管部的大学士来了,则居中而坐,所以依然被称作“中堂”。

清朝对大学士的称呼“中堂”也只是一种尊称,实际权力核心却在军机处。

然而事有例外,我们的李鸿章李中堂,便是一天军机大臣没做过,却权倾朝野的大学士。

李鸿章因是文华殿大学士而被世人称作“李中堂”,但其权势却是权倾朝野,不是军机,却强过军机,不是宰相,却大过宰相!

身为北洋大臣的他,虽然在世之时没有向满清发难,但后来的北洋政府的军阀大佬们,却是李中堂的徒子徒孙,他们成了埋葬满清的实际力量。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精彩历史故事。

其他网友观点

中堂不是官职,而是清朝人对宰辅级别官员的一种尊称。这就跟我们现在用“一把手”称呼单位的一号领导是一个意思。这里的“一把手”并不是官职,只是大家对最高领导的称呼而已。

有清一朝,能被称为中堂的人只有三类: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

那么,清朝的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为什么会被官员尊称为中堂呢?根据清末史料《春明梦录》记载,具体原因大致是这样的。(作者为光绪进士,长期在清末吏部任主事)

“大学士名居揆席,非兼充军机大臣,几与闲曹无异。然位分不可亵,故大学士多有管部者。京官皆一满一汉,分东西坐,非如外官之坐,必中于堂也。唯管部,则于部中添一正座,两旁以满汉尚书陪之,满汉四侍郎则在下面分两旁坐。故大学士俗呼为中堂。”

明初,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大学士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起初只是顾问性质的官职。但后来继位的皇帝越来越懒,内阁大学士的作用越来越大,由顾问转变为实权宰辅,变成了事实上的宰相。

清朝入关后,因为政治制度继承于明朝,所以清朝也保留了内阁和大学士制度。

但是,由于明朝内阁的权力太大,殿阁大学士对皇权也形成了掣肘。因此,雍正皇帝在内阁之外,又会设立新的顾问机构,协助自己架空内阁。这个新的顾问机构,就是雍正七年设立的军机处。

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清史稿》中曾经有明确的评价:

“明内阁主旨拟,承旨撰敕,其在唐、宋,特知制诰之职。以王命所出入,密勿献替,遂号为宰相。军机处制与相类。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军机处设立后,军机大臣因为能处理军国大事,等于变成了事实上的宰相。之前的殿阁大学士依然还存在,地位也仍然很高。如果殿阁大学士能兼任军机大臣,那就是既有名又有实的真宰相,比如乾隆时期的傅恒与和珅。但如果殿阁大学士不能兼任军机大臣,那就是有名无实,没有实权,不能处理军国要务的虚衔。

也就是说,在清朝设立军机处后。

殿阁大学士=荣誉宰相,有名无实;

协办大学士=荣誉副宰相,有名无实;

军机大臣=实权宰相,有实无名;

大学士+军机大臣=名副其实的宰相,既有名又有实。

▼图片:和珅和傅恒的履历,只要担任用红字标出的任一官职,就是清朝的“中堂”。

但前面也说过了,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内阁和殿阁大学士依然保留,依然还是地位崇高的朝廷重臣。雍正架空内阁,使殿阁大学士权力被削,整天无事可干,可以明目张胆的不去内阁上班,而工资照拿不误。

后来朝廷觉得这样不行,简直太浪费人才和财力了。于是,从乾隆开始,便让殿阁大学士兼任六种之中某一部的尚书职位。这样一来,大学士就没有理由再常年不上班,大学士也有个官方的去处了。

由于殿阁大学士都是正一品,而六部尚书都只是从一品,地位没大学士高。因此,管理部院的内阁大学士因为身份最尊,自然而然的要坐在部堂大厅的最中央的位置,而每个部院的堂官因为地位低,则只能分别坐在大学士的两边的位置。

久而久之,人们便渐渐把大学士坐在最中央的位置,简称为“中堂”,用于称呼内阁大学士这一官职了。

后来,大家扩大了中堂这个称呼的范围,把协办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也涵盖了进去。因此有清一朝,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便都能被称为“中堂”。

▼图片:从左到右分别是善庆、醇亲王、李鸿章。醇亲王奕諠因为地位最高,所以三人合座时,他坐中间位置。

总的来说,中堂不是具体官职,它只是清朝人对当时宰辅一级官员的尊称。其中既有实权宰相,也有荣誉宰相。

有些人,比如和珅,他以殿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的身份分管户部,他就属于典型的有名有实的真宰相。下属称呼他为“和中堂”,完全没有任何毛病。

还比如左宗棠,他以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的身份坐镇南洋,他也属于典型的有名有实的真宰相。当时胡雪岩尊称他为“左中堂”,也是完全没毛病。

而像李鸿章、曾国藩这类因军功而擢升的人,由于他们只有殿阁大学士身份,没有军机大臣身份。因此,曾李二人等于就只是荣誉宰相。虽然他们也可以称为中堂,但实际上地位非常尴尬。

比如翁同龢一辈子就只是个协办大学士,但由于他兼了军机大臣,还分管了户部,相当于是实权宰相,正好卡了李鸿章的脖子。因而翁同龢根本就不怕李鸿章,始终跟李鸿章这个荣誉宰相掐架。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全国信用卡逾期数额高达800亿,银行为何还不懈推行信用卡业务?

下一篇: 古代历史上哪位皇帝是你心目中的千古一帝?他们都有哪些历史功绩?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