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为什么明末崇祯皇帝不愿与皇太极分而治之,明明当时已经谈判了?

网友提问:

为什么明末崇祯皇帝不愿与皇太极分而治之,明明当时已经谈判了?

优质回答:

开始谈了,只是了解双方和谈的要求。但要达成和谈:

一,关于划界,等于公开承认对方的合法地位,并且承认自己失地。下面一帮喷子,只会说崇祯无能软弱,弃祖宗开创的基业。然后鼓捣到民间,就会疯传崇祯种种不是。在上吊前,崇祯要求吴三桂等放弃关外宁远。这帮喷货搞了句“无故弃地二百里,臣不敢任其咎也”,结果就搁置下来拖延了时机。当然崇祯也有自己不够决断、爱面子的因素。

二,受之前袁巴图鲁议款的影响。袁巴图鲁在所谓宁锦之战后下台,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议款误事,导致奴东西交讧、逐个击破。皇太极奸诈的形象已深入朝臣人心,朝臣们基本也不信任什么议款。

三,年贡上百万银。既然靠岁币摆平后金,那么年费几百万的关宁军是干什么用的?!

四,和谈了就一定能保证太平?!汉匈之间,还是照样龌龊不断,匈奴照样经常来掠边。宋朝和辽一样,虽然有檀渊之盟,但双方照样暗中经常较劲。只有强硬的军事实力,才是和谈的硬条件,也才是保证太平的硬条件!你在凶猛的皇军旁边放一堆弱鸡美食什么意思,这是“老猫枕咸鱼”——无法保证后金哪天饿了不咬你一口!

所以,鼓吹崇祯“和谈”都是不切实际的妄想!其实崇祯该做的是,及早放弃关外收缩防御,压缩整编关宁军用于平内。可笑的是,当初王在晋要求专营山海关,而孙承宗为出名出成绩突出到宁远,而最终吴三桂还是从宁远撤回了山海关。

其他网友观点

崇祯希望得到最理想的结果就是:群臣集体跪求皇帝为了社稷苍生,忍辱与皇太极和谈,崇祯惺惺作态无奈答应。可惜下面的群臣个个都是人精,没人愿意配合崇祯演这场戏,因为崇祯有卸磨杀驴,过河抽板的习惯,陈新甲就是这么死的,既然皇帝喜欢沽名钓誉,群臣比他更虚伪!

其他网友观点

谈没谈妥不知道,至于分而治之这个事,可以参考国民党提出的长江分治方案。谈判是在双方力量不相上下时候的选择,就因为打起来,就是一起伤的结局。这是根本的,把复杂事情简单化。所以,我断言,无论是明朝一方,还是后金一方,根本没有和谈的可能。为什么呢?明朝对自己很自信,就算烂到了骨头里,但是泱泱大国的呀,虎死不倒威呢。自己看自己还是很高的。再加上天子守国门的传承,根本不允许明朝妥协。后金一方同理,眼睁睁的看到明朝内患丛生,显现灭亡的征兆,怎么可能不想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双方都想致郁对方于死地,都对自己的力量极度自信,矛盾不开可调和,如何能够和谈,友又哪里来的分而治之。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买房贷款时,中行说我是潜在危险客户,说为了帮助我,利率需多加两个点,这样合法么?

下一篇: 朱元璋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