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崇祯帝的悲哀,十年六发罪己诏,为何仍难扶大厦于将倾?

网友提问:

崇祯帝的悲哀,十年六发罪己诏,为何仍难扶大厦于将倾?

优质回答:

崇祯皇帝是历史上最喜欢检讨自己,喜欢发“罪己诏”的一位皇帝。当年的汉武帝晚年发了一个“罪己诏”,当着全天下的人检讨自己的过失,可以说是开了先河,留下来好名声。

我们先简单说下崇祯皇帝的十年六次罪己诏的原因。

第一次:

陕西农民起义,起义军打下凤阳(朱元璋的老家)的时候,焚毁了皇陵,撅了明朝的祖坟,崇祯当然不乐意了,于是调兵遣将镇压,于是拉开了全国范围内的镇压。然后就有了第一次的罪己诏,大概内容就是说朝廷政策失误以及天下局势的动荡。

第二次:

北方遭遇旱灾,尸体遍野,地方官员贪腐,农民起义的苗头正在上窜,崇祯求老天爷下雨不灵之后,就开始下罪己诏。

第三次:

那一年面对关外对阵满族皇太极,明军全军覆没,将领洪承畴投降;开封被李自成包围,黄河那个时候正好决堤,几十万百姓被淹死;皇太极率领的清军又劫走山东三十万的青壮年,三十万!面对这种局势,崇祯皇帝又一次发布罪己诏。

第四次:

京城瘟疫蔓延,李自成和张献忠先后建立各自的政权,楚王被杀,左良玉叛变,悲愤交加的崇祯发布第四个罪己诏。

第五次:

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帝仓促发布罪己诏。

第六次:

跟第五次是同一年,明知无力回天的崇祯帝举行了最后一次家宴,杀了自己的子女和妻儿后,自尽留下自己的最后一个罪己诏。

我们首先得承认崇祯帝是一位勤勉的君主,继承皇位的时候,明朝已经被前几位皇帝带上了不归路,崇祯极力挽救,但都无力回天。六次下发罪己诏,以图缓解天怒人怨的局面,想挽回人心,但终不能随愿。旱灾、水灾、瘟疫一个一个的出现,天要亡明啊真的是。再加上各地的暴动,以及崇祯多疑的性格,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其他网友观点

国家已经走到这一步,就是他老祖宗朱元璋来,也是穷途末路了。在内自然灾害频发,农民没活路,农民没活路,就造反,造反就镇压。镇压又不彻底,李自成几次三番,卷土重来。主要是将军们出工不出力,其实就是在“养寇”,他们已经很懂“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而流民遍地,这就是农民起义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所以对于起义军,一般采取招安的手法,农民有活路,谁冒杀头的危险造反。但问题是,起义军投降了,就要安抚,就要发救灾款。当救灾款层层盘剥下来,已经所剩无几了。同时,他还要勒索起义军头目,所以起义军总是招而复叛,而剿匪又不彻底。自然灾害,造反,剿匪,招安,投降,敲诈勒索,没活路,造反......一种恶性循环就无休止的进行着。

在外,后金崛起,虎视眈眈。皇太极带着八旗军绕过山海关围了北京城,同时用反间计,害死了袁崇焕,辽东从此完全处于守势。

从崇祯自身来看,他足够努力,勤政爱民,但又刚愎自用,疑心很重。官员贪污腐败,离心离德,自私自利,党争不断。任何的改革都行不通。

明朝末年的皇室已经非常庞大,国家有限的财富都跟不上老朱家的生殖能力。当时洛阳的福王朱常洵,骄奢淫逸,土地极多。另一边饿殍遍地,也不救济,为富不仁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崇祯接受这样一个烂摊子,当他杀了魏忠贤,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才发现步步艰难。国家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

时势造英雄,崇祯如果在明朝中期可能还是个有为之君,但现在败局已定,回天乏术。他也逃不过历史规律。

其他网友观点

崇祯皇帝继位之后面临的国家是一个比较不容易处理的烂摊子,当时十八岁的崇祯皇帝还是很年轻,常年在宫外过着流放的生活,对这些事情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老师来教导,更没有向其他皇帝从小在宫中受到熏染,非常仓促的就继承了皇位。

崇祯皇帝上位之后赶除了阉党,大家都叫好,但是明朝的国库是没有钱的,即使官员都沉冤得雪,百姓高兴,但是国库没钱是非常头疼的事情。军队是重中之重,没有钱,士气就低落,这也就导致了后面的几次战争都没有胜利。

崇祯皇帝治理国家虽认真,对于天灾不断的时期,国库没钱,四处都像一个漏窟窿的筛子一样,饥民遍地,政府没钱救济。再受到其他国家的侵扰,战乱不断,这时候农民起义就开始了。崇祯皇帝又不会用人,不知道怎么用人,把能够治理军队的几个人都杀了,最后导致内忧外患,清军入关,明朝从此亡国,成为历史。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红楼梦,都是王家人,周瑞家的是怎么得罪了王熙凤的?

下一篇: 历史上谁曾经成功潜入过皇宫?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