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古代考科举需要多长时间?

网友提问:

古代考科举需要多长时间?

优质回答:

以科举定型成熟的明清时期为例。

通常,孩子五岁启蒙,参加县试考童生,再参加县府院三级11场考试,通过为秀才。之后参加乡试秋闱考举人。举人参加第二年春天的礼部试,中者300人为贡士。贡士参加两个月后的殿试,殿试一般不黜贡士,没有特殊情况通常只前十名改顺序,皇帝钦点前三名。前三名为一甲进士及第,4至60为二甲进士出身,61至300为三甲同进士出身。

至于科举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有过数据统计。

明清时期,举人平均年龄31岁,进士平均年龄34岁。所以,大体上,自5岁启蒙开始,到考中举人平均需26年,进士需29年。

当然,这是平均情况。

因为三品以上勋贵官员可推荐子弟读国子监或纳粟入捐读县府官学,期限都是6年。有了监生与进学身份,可享受秀才待遇而直接参加乡试考举人,所以这些科举时间可短一些。

其他网友观点

在中国历史上,贫苦的百姓只有通过科举,才能成为达官显贵。百姓们都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能够金榜题名,就能放下锄头,成为朝廷的官员。所以古代读书人大多数还是目标考上状元为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标。

根据考证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592名状元,加上各种地方势力和短命政权的状元以及武状元,历史上一共出现了状元共777名。

但是一个状元要经历多少场考试呢?考试的科目其实有很多,比如秀才、(现在才知道它是一门学科吧嘻嘻)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统共有五十多钟考试科目。但是明法、明字、明算不被大家看好,就像现在的冷门专业一样。唐朝秀才的要求太高,后来渐渐的就不考了,明经和进士就成了唐代最主要的科目。唐朝武则天年代,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突然将参加开始的人弄到大殿的询问一番,选出状元,但是并没有形成制度。所以状元一般要经过四场考试,如果加上女皇大人这一场,那么应该就是无常考试这是在唐朝是一个状元需要经历的考试。

而到了宋朝,实行的是两级考试制度,以及是各地政府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有礼部召开的省试,在这之前还要经过童试和乡试。而宋太祖开始实行殿试。并且将殿试作为了科举考试的制度。自此以后殿试就成了科举考试的的最后一考,在宋朝一个状元要经历五场考试。

而到了元代,科举考试基本上和宋代没有大的差别,分别是但是分为左右榜,左榜是汉人,右榜是蒙古人。但是元代的会试需要考三场,分别考察考生的三个项目,四书文和五言八韵诗以及五经文。所以算下来元代考试需要考7场。

到了明清科举分为了四个级别,最低的是院试,由州县组织并监考。正试一场,复试一场,考试通过便成为了秀才。然后就是乡试,这是省级的考试,考过之后就是巨人。在高一级就是礼部主持的考试,考生通过了便是贡士。考过了便能参加殿试,也就是受到皇帝的拷问。而乡试会试都是要考三场,明清就要考九场才能成为状元。

而现在我们的小学生从期中考试到期末考试,一个学年就要考4场,初中开始就有了月考。家长们,就给孩子留点空闲时间吧!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四大名著中,为什么只有红楼梦发展出了红学?

下一篇: 卫子夫可谓“千古一后”,是汉武帝的最爱,汉武帝为何要杀她?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