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杨广登基后干了几件影响中国上千年的大事、好事,但帝国为何会灭亡?

网友提问:

杨广登基后干了几件影响中国上千年的大事、好事,但帝国为何会灭亡?

优质回答:

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隋朝也不例外。号称“大隋”的隋王朝经历了两代帝王,历时38年,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形势下短命的王朝。尽管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昙花一现,但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可以说是起到了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时代。杨广登基后也干了几件影响中国上千年的大事、好事,但最终却毁灭了隋文帝杨坚打下的大好江山。

杨广暴政导致农民起义

隋炀帝杨广统治以来数次巡游以及穷奢极欲的挥霍消耗了巨大的财富,使得隋朝的经济走向崩溃。而无止境的徭役和兵役,使得千千万万的农民无法生活。农民无法生存,只有铤而走险,举义反抗暴政了。隋末第一支农民起义军是由山东长白山的王薄号召起来的,他的口号是反对远征高丽,无数逃避兵役徭役的农民参加进来。之后,各地备受兵役徭役之苦的人民纷纷响应。

杨广仍不知收敛,依旧我行我素,奢侈残暴,而且拒不纳谏。三征高句丽后,杨广又要去东都游玩,当时的太史令就进谏,要炀帝不要只顾玩乐,应关注民生。结果,杨广很生气,把太史令杀掉,其他一些劝谏的也都被杀或者被贬。

在内外叛离的情况下,杨广就准备南游江都,避开农民起义的锋芒。他继续征调大量民工,命他们在江都重造龙舟送来东都。大业十二年,龙舟造好送来洛阳,杨广不顾朝廷的安危,杀了一些劝谏的大臣后,便去江都巡游去了。在江都的一年多时间里,各地起义不断击败隋朝军队,许多地方的武装势力见隋朝即将灭亡,也纷纷起兵自立。其中太原留守李渊起兵直接攻下隋朝都城长安,并立杨广的孙子为傀儡皇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

终于,暴君杨广的末日来临,准备从江都迁往长江以南的丹阳城,但是随驾的卫士多为关中人,早已怨恨久居江都不还,见杨广还要南迁,纷纷谋划逃回故里。这时,虎贲郎将司马德湛、元礼等利用卫士们思乡的情绪,共同推举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领,发动兵变,将杨广用由带勒死,立杨浩为帝,率领众卫士返回关中。

同年五月,李渊废隋恭帝杨侑,称帝,国号唐,隋朝从此灭亡。

其他网友观点

杨广,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历史上称之为隋炀帝。那么在他登基后做了几件大事影响中国上千年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件:第一件事:经济上修建了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沟通,促进了沿河城市的繁荣;

我看回答上有人说杨广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京杭大运河在春秋末期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当时吴国为了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就在扬州修建了邗沟。到了隋炀帝时,他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地区,把长江三角洲的物质运往洛阳,隋炀帝开始修建隋朝大运河。自公元603年到公元610年,共修建了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的“永济渠”、洛阳到江苏清江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从此,打通了从洛阳到杭州的河道,加强了南北的沟通,促进了沿河城市的繁荣。

第二件事:政治上广开科举制度,使人才的选拔上升到国家制度层次。

我们知道隋朝以前人才的选拔是九品中正制,也就是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这样做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造成世族控制,出身贫寒的学子根本没法跻身上层。在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废除了这个制度,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从而就奠定了科举制的雏形,而到了隋炀帝登基后,他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科举考试的出现,让底层的民众也有机会进入高层,这一制度相对公平,为学子的晋升提供了渠道,其一直延续到清末灭亡。

小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隋炀帝杨广登基后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经济上修建了隋朝大运河,二是政治上广开科举制度。

我们前面说了杨广做的好事,但是为什么其隋帝国后来还是灭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修建隋朝大运河以及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劳民伤财,造成农民为了反抗压迫,不得不起义造反。

我们前面提了杨广修建隋朝大运河是好事,但是因为他急促兴建大运河,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再加上他好大喜功,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比如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最终引起隋末危机,造成农民为了反抗压迫,不得不起义造反。

第二,科举制度的实行,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侵犯了门阀士族的利益,造成世袭集团的造反。

我们前面说了杨广广开了科举制度,使得寒门士子得以进入上层,但是就是因为这样在一定层面上触碰到了门阀士族的利益,结果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于是乎造成许多世袭集团是纷纷起义。

小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杨广登基后做的好事,在之后又变成了坏事,成为了灭亡隋帝国的原因。结语:杨广登基后做的两件大事,修建隋朝大运河和广开科举制度,虽然成为了隋灭亡的原因,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们对后面朝代经济和政治上的产生的重大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其他网友观点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作为隋朝二世而亡的隋炀帝杨广,生平事迹曾引起众多非议。然历史自古由胜利者书写,尽管史书及后世流传的都是关于隋炀帝的昏庸无道,可在他十四载当政生涯中,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却是无法磨灭的事实。

三大建树

1、经济上:修建隋朝大运河,方便了海陆交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国富民强;

2、政治上:开创科举制度,选取民间有识之士,消除门阀统治;

3、军事上:三次东征高丽,保国安民,防止外敌入侵。

纵观这三点,无论哪一方面都能称得上是一大功绩,何况这又是在短短14年中所完成。但正因为如此,在当朝时代,若想做如此之多的事,劳民伤财必不可少,从而引起了民怨沸腾,导致农民纷纷揭竿起义。此时的隋朝经过数年的“折腾”,正面临国库空虚,将士短缺的局面,最终隋炀帝杨广落了个被逼自缢的下场。

总结

一位伟大的领导者,除了要做到济世,更重要的是安民,因为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富裕富强。隋炀帝因大肆动用民力,激起民愤,才会使得国破家亡。但也不可否认,他所做的贡献确实给后人留下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他值得称赞的地方。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刘邦与刘备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刘邦能统一天下?

下一篇: 为什么有人说北宋建都汴京是最大的错误?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