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生产基地几乎都是当时的茶叶集散地,普洱茶历史上每一次热点的转移及经典茶品的出现,都伴随着茶叶集散地的转移和兴起。因此,所谓的交通不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以云南易武小镇为例。在清朝道光年间,当六大茶山的“盟主”倚邦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的始发地,从而开创了普洱茶的“易武时代”。这一期间,成千上万的人涌进易武,开茶园,建茶庄。
几十年间,百里易武,山山茶园,处处茶香,商旅来往不绝,马帮塞途盈路,一派兴旺景象。这个时期,六大茶60%至70%的茶叶,都集中在这个地方加工、销售,并沿着十一条通向境外的道路,销往四面八方。我们现在熟知的普洱茶经典茶品,其中一部分就是来自易武的,如同庆号、乾利贞宋聘号、同兴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同昌号、庆春号等。
实际上,集散地的形成,为茶叶的拼配提供了资源保障。其次,众多茶号的出现,加上贡品茶的指定生产,必然催生行业内的竞争。其竞争的焦点除了对原料的严格把关外,更重要的是对不同原料进行“拼配的保密配方”,它是普洱茶古法技艺的核心之一。
如果仅仅是“纯料”,很容易形成千篇一律,茶号之间没有差异化,也不会有著名茶号的出现。所渭云南自古留传下来的“看茶制茶”也就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拼配”成为茶号与茶号之间竞争的“秘密武器”。不同的茶号都有自己的“拼配秘方”,实际代表他们对普洱茶的理解以及由此上升的一种高度,也可以说是一种境界,代表茶号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