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古代庶子以嫡母为母,嫡母怎么对待庶子呢?不好好对待的话有约束嫡母的条例吗?

网友提问:

古代庶子以嫡母为母,嫡母怎么对待庶子呢?不好好对待的话有约束嫡母的条例吗?

优质回答: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古代又没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哪里有什么约束?

别说嫡母了,就是后妈,虐待前妻的儿子,也没办法管,除非是生父出面。

有一出戏叫“芦花”,讲的是春秋时贤人孝子闵子骞的故事。这闵子骞真有其人,是孔子的弟子。

冬天,闵子骞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出门干活,两个小儿子生龙活虎,长子闵子骞却缩手缩脚。父亲生气,一鞭子抽过去,抽破了闵子骞的棉衣,从里面飞出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花——芦花蓬松,却不保暖。

父亲这才知道,后妻善待两个亲生儿子,却虐待前妻所生的长子,一怒之下要休妻。闵子骞反而替继母求情:“母在一儿寒,母去三儿寒”,留住后母,也感动了后母。

这个故事是后人所编,因为春秋时中国还没有棉花。但可以反应一些基本事实:母亲,不管是嫡母还是后母,对儿子有管教之权,是丈夫以外的其他人无法干涉的。

其他网友观点

庶子

庶子,也称“庶孽”、“庶男”,指庶妻所生的儿子。即媵、妾、情妇所生之子。但是平妻”所生的儿子,不是庶子,而是“嫡子”,所以有时会出现两位或两位以上的嫡长子,但是,平妻所生嫡长子的地位稍低于嫡妻所生嫡长子。庶子的地位,低于嫡子,一般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出自《礼·内则》:“适(通“嫡”)子、庶子,见于外寝。”郑玄注:“庶子,妾子也。”《礼记·内则》:“嫡子庶子,只事宗子宗妇。”

妾室也有严格的划分

妾室,就是把一个男人娶的正妻以外的女子,都统称为妾。但妾和妾的区别是很大的。古代,对于妾室自然也有严格的划分,并且叫法也不同。

  第一等级:媵妾古代贵族女子嫁人时,娘家会为她准备陪嫁的女子。有时候,会挑选新娘的亲姐妹,比如家中的庶女陪嫁过去。这样跟着正妻嫁过去的庶女就叫做媵妾。媵妾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可以参加正式的宴会,也有晋升机会,即“正妻去世媵妾替补制”,媵妾陪嫁制是为了保证男方和女方双方家族的关系稳固,最大化的保持利益关系。

第二等级:侧室媵妾制主要盛行于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到了后来,陪正妻一起出嫁的亲姐妹或者堂姐妹,被称为侧室。侧室的名字可以入男方的族谱,死后的牌位也能享受男方后代家族的供奉和祭拜。如果正妻意外先去世,丈夫又不想另外再娶妻的,就可以把侧室抬为平妻,所生的孩子也能从“庶子女”变为“嫡子女”,当然,比原配和原配所生的子女,还是要低一头的。

第三等级:副室指的是正妻表姐妹出身的妾室。即正妻的姑姑、舅舅家所生的女儿们,如果和正妻一起陪嫁给同一个男人,这样的妾室就叫副室。

第四等级:偏室一般指的是正妻的表姐妹或姨姐妹出身的妾。但是这类妾一般不是正妻的姑姑或姨嫡出的女儿,大多是庶出的,跟正妻在血缘上没有关系,所以比副室的地位稍微低一点儿。

第五等级:偏房与正妻无任何血缘关系和家族关系出身的妾。分为:贵妾、良妾和贱妾三种。

第六等级:陪房,跟着正妻从正妻娘家陪嫁过来的丫鬟、女管家,一般是正妻的心腹。这些人跟着正妻陪嫁过来,就成为了男主人的所有物。

第七等级:侍妾即家中的侍女被抬成妾。一般地位比较低,如果不受男主人宠爱,在府中日子就会比较难过,生的孩子也没地位;但是如果比较受宠,日子还是不错的。

第八等级:婢妾,罪犯家属出身的女子。被男人看上,娶进家,就可以脱了罪籍,成为“婢妾”。但是婢妾即使生了孩子,男主人也可能把她当物品一样送给别人。

第九等级:通房,家中的侍女出身,被男主人收用过了,但是又没有抬她做侍妾,就叫通房大丫头。通房丫鬟一般是少爷的贴身丫鬟,古代很多男子的第一次,都是给了通房丫鬟。

第十等级:外室古代男人在外面另置房产娶的妾。古代男人在外面长期做生意或者做官,随行没有带妻子和妾室,就在外地重新娶了一门妾,这样的就叫外室;

第十一等级:外妇跟现在的情人差不多。即男人在外面的相好的,没有任何婚姻关系,不用负责任,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随时可以解除相好关系。

嫡母

嫡母来源于《南史刘灵哲传》,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正妻。历朝历代对嫡母的称谓也很多,如“娘娘”“大人”“姊姊”“家家”“娘子”等等。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嫡庶之别很是分明,当小妾的女人只是生育工具,她们生出的孩子要向正室夫人叫母亲,以嫡母的娘家人为亲戚。小妾在家里没地位,她们生出的孩子并不属于她们,而是属于正室夫人。

嫡 母 :妾的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

继 母 :父亲的后妻称为继母。

养 母 :过继儿子称收养他的母亲为养母。

慈 母 :妾所生之子,其母死后,其父令别的妾抚育,此别妾就是此子的慈母。

嫁 母 :亲母因父亲死后再嫁,称作嫁母。

出 母 :被父亲休弃的生母称作出母。

庶 母 :父亲的妾称为庶母。

乳 母 :父妾之中曾乳育己者称她为乳母。

嫡母的地位很难撼动,高于生母

一般情况下,嫡母跟生母的权力地位得按照宗法制规定来,宗法制的一大核心就是嫡庶有别,嫡子地位比庶子高,嫡子的母亲地位自然比庶子的母亲高,即便这个庶子成了皇帝,嫡母的地位也很难撼动,如果皇帝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尊奉生母而贬低嫡母,大概率是要挨人骂的。

身处等级森严的妻妾制度下,地位低下的不仅仅是做了小妾的女人,小妾为夫家所生育的子女也同样地位卑微。最典型的莫过于庶子庶女不得称呼生母为“母亲”,只能称为“阿姨”。而且还不只是民间百姓如此,在皇室中也是一样,庶出的皇子也同样只能称生母为姨——无论生母在后宫中的品级有多高。 所以这些庶子庶女的墓志上在提及父母时,母亲一定是指的是嫡母而非生母。

地位卑微的小妾生不能主持家事,死不能与丈夫合葬;庶子对自己的生母是生不能称呼其为母,死不能为之安葬,更无权继承家业。这种嫡庶有别的制度虽然解决权力、财产的继承等问题,但对于人伦天性却是严重的挑战。如果庶子孝顺,和生母感情深厚,这对母子来说都是莫大的折磨;如果庶子性情比较凉薄,不屑承认自己的生母,那对生母本身更是莫大的伤害。

庶子的地位比嫡女要高。

在古代,有人说同一个父亲生的女孩,除了嫡女就是庶女,其实不对。嫡女不一定就是嫡妻生的女儿,只要记在嫡妻名下的都是嫡女。而庶女是除了嫡女之外所有被承认的女儿。大户人家对于嫡女和庶女的教养大多相同,但二者的身份地位是有本质差别的。这一点可以从出嫁的人家看得出。古代人们重男轻女,庶出的女儿更是没有地位。

中国古代其实是给了男子最大宽容,因为多子多福,子嗣永远是最重要的。嫡庶之别主要体现在爵位继承上,与女子不同,男子有能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一对兄弟出去交际时,更重要的是他自身的能力,嫡子可能会先天比庶子拥有较多的资源,但是庶子却也有更上一层的能力。

嫡子和庶子的嫁娶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谁有出息谁就更得岳家青睐,不会因嫡庶而考虑如何嫁女,与侯爵家不同,真正的书香门第对所有子女“尽量”做到一视同仁,特别是男子会着力栽培,不会有所区分。

嫡母如何对待庶子

在古代的家庭中妾的地位是低下的,妾不能为"娶",只能称为"纳","纳"从字面上看是收入、接受、贡献的意思,基本上纳妾可以理解为买入,既然是买入,那就可以当做一件物品而不是家庭成员。妾吃饭时不能和正妻同桌,只能站在一旁伺候,妻有权力管教妾,可以将她们随意打骂、买卖或者赶出家族。嫡母杀死庶子生母,庶子不得反抗迕逆嫡母的行为,不得向官府上告。

但是妾和庶子是不一样的。妻子虐待庶子也是不允许的。 实际上庶子是有继承权的,只是有嫡子在的时候,爵位和宗族的继承权都归嫡子,庶子只能分到家产。 庶子在家中的时候是要跟随嫡子,做嫡子的跟班,从小被培养做嫡长子的左膀右臂。因此庶子想黄飞腾达的唯一出路则是脱离家族,在外打拼出一番事业或者考取功名金榜题名,自己为自己的前途开辟出一条道路。

在历史中嫡庶之间的地位差别在唐宋之前尤为明显,而在唐宋之后则慢慢消除差异。在古代,血统就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无论嫡长子有多无能,庶子多有能力,家族里的家产还是要按祖训来分配,这就是嫡庶的差别。

其他网友观点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但其实一夫多妻制在世界都很普遍,而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更严谨的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达官贵人有后宫佳丽,别看这些人风光无限,但其实在其中妾和正妻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生出的孩子在待遇和继承方面差别巨大。

嫡子和庶子的区别

所谓嫡子就是由正妻所生的孩子,而庶子则是妾室所生的孩子,那么嫡子和庶子之间的区别有多少呢?

古代是一个男权的社会,这么多年以来实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多妾的社会制度,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了嫡庶之间的区分,根据我国立嫡立长的传承法则,嫡子有优先继承家产的特权,而庶子只能继承到一小部分。

但是,即使是嫡子也有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嫡次子哪怕同为嫡子,也要受到嫡长子的压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兄弟几人因为家产的事情而大打出手。

另外,如果正妻始终没有生下嫡子的话,那么也可以从其他妾室的孩子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不过嫡庶有别以及嫡长子继承制在唐宋时期比较严格而已,到了明清时期大家对此已经不是太在乎了。

不过嫡庶有别以及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下,嫡长子本来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作为庶子,即使你很有才能,也很难有出头之日。

在男权社会中,一个庶出的人在先天就已经落后了一大截。

嫡出与庶出,同父异母差距大

说到嫡出和庶出,实际最为关注的就是他们母亲在家中的地位。尽管他们身体里流着同样的血液,父亲是同一个人,但由于母亲的不同,地位也发生很大改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家中妻子所生的嫡子,才有继承家业的继承。而作为妾室和外室所生的孩子,尽管也被尊称为少爷,但实际上没有继承权,甚至连分家产都不可参与。

但反观嫡子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可以继承父辈的大部分家产,若是家中有爵位,也是依照嫡子继承制度。当然,不乏会出现嫡子数量多的现象,由此也衍生了一种新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无论嫡子数量多少,继承权都将交于嫡长子手中,这一点在古代通用。无论是皇室还是普通百姓家庭,都是可以说的通的。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会出现一种尴尬现象,那就是妻子死后再续弦,出现了继妻现象。倘若这两位妻子都有生下嫡子,又该如何去算呢?实际处理方法很简单,对于小妾扶正,庶子变成嫡子,在家族中是不认可的。所以通常来讲,无论是否有继妻,嫡长子都是家中最尊贵的那个儿子。

古代庶子以嫡母为母,嫡母怎么对待庶子呢?不好好对待的话有约束嫡母的条例吗?

庶子无法约束嫡母。

因为,庶子根本逃不出嫡母的管控。

中国古代是讲嫡庶之别的,小妾的孩子向嫡母叫母亲,归于嫡母名下,给嫡母养老送终。

古代姬妾的多少,由男人的经济地位来决定。三妻四妾这一现象就是描述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度,可是由于当时的环境与男人的花心,导致了很多的问题与悲剧。

在古代女人地位本就低下,何况是妾,没有一点尊严。只是被当作所有物而非妻子,正妻有权力管教,甚至随意打骂妾所生的子女,叫庶子或庶女。他们是没有任何家庭财产继承权的,嫡母杀死做为庶子生母的妾或姬,庶子不得反抗迕逆嫡母的行为,不得向官府告发生母之冤。

在古代的继承制度中,嫡子和庶子的区别很大,往大了说皇位的继承一般都是交给嫡子,庶子只能做王爷。往小了说嫡子可以继承家里大部分家业,庶子只能一个骡子一匹马自力更生。

结语:

中国嫡子为尊的观念也传播到了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国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朝鲜李氏王朝。那个时代,社会等级制度非常森严,除了王族和宗室外,庶出的子女要把嫡出的子女当作主人对待。可见,中国在输出先进文化的同时,也传播出去了一些糟粕的观念。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70后的我们以后拿什么养老?

下一篇: 动员小留学生家长自费包机去英国照顾孩子,这个方法你们同意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